热门推荐
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
2024-10-31 20:11


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的年代,以尚书里“(商朝)有册有典”的说法,应该起于殷商年代,但如果以考古发现说,则是起于春秋战国时代。而直到造纸术已逐渐普及的公元4世纪时,竹简,才渐渐淡出了国人的生活。

那么,公元前770年左右至公元4世纪时,同时代的外国文明,都把字写在哪里?下面这几样,就是当时欧亚不同文明,拿来做“纸”的独家物件。

1,莎草纸

近代晚清落后挨打后,许多仰慕外国文明的“大师”们,也开始质疑中国造纸术,甚至把埃及的莎草纸,言之凿凿作为造纸术的源头。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都不懂莎草纸是啥。

事实上,诞生于古埃及,且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流传于希腊等国的莎草纸,并非是“纸”,而是将纸莎草的茎切成薄片浸泡后,再平摊捶打后形成的薄片。与中国人的造纸术,完全是两回事。但这种莎草纸可以在干燥环境下保存,且价格也相对便宜,所以不但记录了埃及文明的诸多大事,还曾是古埃及重要的出口商品。就连威严的罗马教会,一度也用莎草纸书写文献,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不过到了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人从中国学来的造纸术,以更价廉物美的纸张,一口气把莎草纸完全挤走。就连埃及本土,后来也一度难觅。莎草纸的制法,也一度无奈失传。直到近代以后,埃及人才重新复原了莎草纸的制法。但这种古老的“纸张”,毕竟以其干燥环境下耐用的特点,保存了古埃及大量文献。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埃及文明的风貌,确要感谢它。

2,贝叶棕

同为文明古国,当埃及人再用莎草做“纸”的时候,印度人的选择,却是一种树叶:贝叶棕。

贝叶棕,是一种生长在印度以及东南亚的常绿乔木,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被大量种植。其半月形的树叶,最大可达两米,正是书写记录的好材料。自然也入了古印度人的法眼。


不过,这样的叶子,当然也不是直接往上写。在中国春秋战国同时代,印度人就有了完整的加工方法:把新鲜的贝叶加上柠檬在锅里煮,晒干后就可以写字。不过印度人的写字,并非中国人这样写字,而是用铁笔在贝叶上刻字,刻完后再刷上墨,这样字迹就可以长久保存。这种作用特殊的贝叶,也成了古印度的珍品,甚至印度贵族间馈送礼品,都是赠送贝叶。

而且随着佛教的流传,印度人的这种“贝叶写字”的方法,也流传到东南亚地区。比如中国西南乃至泰国缅甸地区的佛教,最初都是由刻写在贝叶上的佛经传播过来,从此繁衍壮大。贝叶棕也随着佛教的流传,在东南亚各个寺庙里大量种植。刻写在贝叶上的“贝叶经”,有的更可保存百年以上。贝叶,也成了东南亚各族民众里,无比神圣的文化象征。拜这种特殊“纸”所赐,东南亚文化也有了一个称号:绿叶文化。


当然,这样的“贝叶经”,传入到中国后,还是被中国本土的纸张征服。自从造纸术发明后,古老的佛教典籍,也通过纸质文献得以保存。以文明的传播与保护角度说,中国纸张的价值,远远大于印度贝叶棕。

3,羊皮纸

比起莎草纸和贝叶棕上,曾经被当做纸,却和纸差距最大的物件,当属羊皮纸。

在外国各种“纸张”里,羊皮纸是非常年轻的一类,首先诞生于帕珈马文明时代,本身就是为了对抗古埃及的莎草纸而研制,而后就在波斯与希腊罗马流传起来。但以其材料说,跟其他的“纸”差了太远:根本不是用植物做材料,而是把羊皮泡在石灰水里去掉毛脂,然后再用木框拉伸,就变成了可以用来写字的“纸”。


不过参考下古代欧洲的经济状况就知道,这哪里是用纸,分明就是直接在羊皮上写字,写一本书,基本就要搭上一只甚至好几只羊。简直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奢侈物品。所以从公元2世纪,羊皮纸大量流传欧洲起,知识文化书籍,基本就是统治阶层的专利。羊皮纸做成的图书,更是只掌握在威严的教会教士手里。所谓“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有这奢侈羊皮纸的“贡献”。

了解了这极度的垄断,自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造纸术登陆欧洲后,立刻就在欧洲大陆引发轰动。哪怕17世纪以前的欧洲人,掌握的造纸术只是皮毛,造出的只是粗糙难用的草纸,却依然挡不住造纸产业在欧洲大陆红红火火。因为纸,这个凝结着中国人智慧的文字载体,真正颠覆了欧洲人数百年的阅读理念,给了所有阶层的人,一个平等学习文化的机会。中国造纸术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井喷,意义堪称加速器。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简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120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