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电影《启示》的类型化剧作分析
2024-10-31 19:36
摘要:多年来,民族地域题材电影淡出国内公众视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剧作的类型化,是我国民族地域题材电影商业化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对以玛雅文明衰亡为背景的电影《启示》进行类型化剧作分析,旨在为我国民族地域题材电影的商业发展提供剧作上的有益参考。

电影《启示》的类型化剧作分析

关键词:电影;启示;类型剧作

电影《启示》(Apocalypto,2006年 )是以玛雅帝国的没落为背景的史诗动作冒险片。这部由印第安部落业余演员出演的影片,上映首周便成为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尽管梅尔?吉布森表示:“我试图在这部影片中颠覆电影界已经约定俗成的动作片类型。”但从影片的本体来看,它在大方向上还是遵循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经典剧作规律。所谓类型电影,是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造型,其实就是一种电影艺术产品标准化的生产规范。我们今天的商业电影,都是以类型电影作为制作的基础观念。

影片讲述的是15世纪末,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种种衰败之象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愈加频繁地举行祈祷和祭祀,变本加厉奴役百姓修建更多的神殿。活人祭品是他们所信仰的神的食物,为此,他们不惜将魔爪伸向弱小的部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猎手“虎爪”的部落遭到了另一个强大部落的侵袭。他与被俘的族人们一道,被押解往玛雅帝国都城。等待他们的,将是祭台上的活人祭祀。后来,虎爪突破重重艰险,逃脱血腥追杀,返回家园救出被困妻儿。

影片的背景,是富裕而腐朽的玛雅帝国,这与现代文明社会相去甚远,但因为其叙事采用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经典剧作模式,因而为现代人所理解并接受。具体说来,影片的类型化剧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有力的“原始动力”

为何《启示》能让身处现代文明社会的各国观众产生代入感?前提在于,它在剧作上为男主角“虎爪”的主要戏剧动作找到了打破时代界限和国界的“原始动力”。布莱特?施耐德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提到,主角努力成功的动机必须是最原始的,即:“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死亡恐惧”。人类的基本情感都是一致的,变换的只是环境,如时间、地点、目的、生活情况。虎爪所在的部落惨遭另一个更强大部落的血洗,他和其他被虏的族人一起被押解往玛雅帝国都城进行活人祭祀,出于求生的本能,同时为了解救藏身于地洞中的妻儿,他想尽办法逃脱,重返故土。男主角的主要戏剧动作动机符合“生存”“死亡恐惧”“保护所爱之人”,因此,这个角色能让大批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观众对他感同身受。

二、积极进取的主角和富有张力的人物关系

主角虎爪不是万全的超级英雄,一开始他只是一个丛林部落的年轻猎手,他有着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对恐惧和敏感和无力。父亲发现后,对他进行了规劝。但这不足以让他立即摆脱。之后,不论是被俘往玛雅帝国都城,还是前期的逃脱,他大都是受死亡恐惧和求生本能的驱使。从他纵身跳下飞瀑,朝追杀者喊出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开始,他的行动才有了明确的意志支撑。这次虎口脱险,是他内在的人格成长的一个契机,对生命、勇气、爱,甚至于他赖以生存的丛林,他都有了新的认识。影片结尾,西班牙殖民者的大船靠岸,他对妻子说:“我们应该到森林里去,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丛林部落新一代酋长的特质。

除了主角,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设置也十分精彩。主角是戏剧动作的引导者,对手则是对抗力量的领导者。主角和对手间的核心冲突是推动所有人物戏剧动作的起点。在故事主线“逋逃”中,虎爪有两个对手:另一个部落的首领和领队。这两个人都是阻止他逃生,并返回家园救出妻儿的阻力。但他们与他的对立具有阶段性。在被俘途中,首领要保证他安全到达玛雅帝国都城,好上祭坛进行活人祭祀;而领队则因私人恩怨想置他于死地。也就是说,在押解途中,虎瓜的对手是领队。在领队数次使坏之后,被首领及时发现和阻止,虎爪得以安全到达都城,危机解除。而虎爪在俘虏猎杀游戏中杀死了首领的儿子,并逃脱,首领率人围捕。在逋逃过程中,虎瓜的对手变成了首领。最后,虎爪设陷阱杀死了首领,危机再次解除。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设置,使得押解和逋逃过程紧张十足。

三、经典的剧情模式

在经典的剧目里,情节十分有限。尽管时间、地点、风格相去甚远,但剧情模式一直在重复。有人甚至总结出了“36种剧情模式”,你可以从中找到所有经典片的影子。经典片的基础叙事模板,就叫“故事原型”。不同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经典片用了极为不同和极具创造力的讲述方式。因此,我们看到了同一题材的不同变体。《启示》里有两个经典剧情模式:逋逃;援救。一个被当成活人祭品的战俘在玛雅帝国部队的血腥猎杀中得以逃脱;一个被俘的年轻猎手得以返回家园救出受困于地洞中的妻儿,两者尤其是前者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影片重复了经典剧情模式的元素,但却又超越了之前的讲述方式,超越了观众的期待。

四、符合类型电影剧情节奏的节拍点

剧作的铺垫,是影片在第8分钟就埋下的危机:像往常一样,虎爪和部落的人在祖辈的丛林中狩猎,一队故土刚刚被洗劫的人马借由虎爪所在部落丛林逃生。这是血雨腥风来临之前的平静,蕴含着隐隐的不安,这个设置是在告知观众:大变故即将发生。

主题呈现一般出现在开片部分,通常会安排角色针对主角提出问题,或作出陈述,暗示电影的主题。在影片中,这个角色由虎爪的父亲来担当。在回村之前,虎爪的父亲告诫他: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它会爬入你的灵魂,不要以恐惧之心看待生命。这个告诫看似闲笔,实则对剧情的后设有着深远影响。

剧作的突变,也就是前面埋下铺垫的大变故,发生在第25分钟:另一支强大而野蛮的部落血洗虎爪所在部落。这形同剧作上的“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在于,将主角原先的旧世界摧毁、粉碎,推动剧情快速发展。而这个改变主角生命历程的契机,通常以坏消息的形式出现,是主角旧世界的“剧烈打击”:虎瓜部落被毁,父亲被杀,妻儿性命难保,而他和其他被俘的成年男子一起,踏上了前往玛雅帝国都城活人祭坛的苦旅。

和其他好莱坞剧作一样,这个故事本身也存在着一个B故事。B故事有别于主线A故事,一般是和爱有关的故事,也承载着电影的主题。它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它还能将主线A故事暂时打断,调节节奏,丰富观众的观影体验。影片中的主线A故事是虎爪虎口脱险的故事;而B故事则是虎爪在父亲那里学到了不用恐惧之心看待生命,他凭借勇气和爱解救了被困的妻儿。影片从小处说,是一个关于勇气和爱的冒险故事;从其打开的广袤背景而言,则昭示了残暴和道德沦丧是强大而繁盛的玛雅帝国之所以腐朽和覆灭的真正原因。

剧作的中点,也就是第60分钟左右,俘虏了虎爪的部落领队推倒了瘟疫之地的小女孩,遭到遗弃的小女孩说出了一个让他们毛骨悚然的预言:“白昼将变成黑夜,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暗喻日食那一天,虎爪将会颠覆整个局面。中点是剧作上的关键节点,是一部片子的分水岭,剧情走向回归主题,气氛愈发紧张,它不是承载巅峰,就是承载低谷。如果一开片主角就取得了胜利,那么中点就是伪胜利的高峰,从中点开始,伪胜利会慢慢崩塌。反之,如果一开片主角的旧世界崩塌,那么中点就是其低谷,从中点开始,事情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果然,在玛雅帝国都城祭台上,虎爪因日食幸免于活人祭,在随后的俘虏杀戮游戏中,他得以逃脱至丛林。追杀他的人一个一个死去,印证着小女孩的预言。而影片将近尾声的时候,虎爪将剩余的人引向海滩,数艘大船向他们驶来,船上是西班牙殖民者。他们带着铁兵器和十字架,他们是蒙昧世界的终结者,玛雅帝国即将面临灭顶之灾,小女孩最后一句预言最终被印证:“他将为你们引见的人能够抹灭天空,也能铲平大地,铲平你们所有人,终结你们的世界。”

剧作的内在反转,出现在剧长第100分钟左右,也就是影片六分之五的节点上。虎爪在瀑布处纵身跳下,回过头来借用父亲的话回应了追逃者:“在我出生之前,我父亲就在这丛林狩猎……我死之后,我的儿子们也会带着他们的儿子们在这里打猎。”继续逃亡的虎爪从泥沼中爬起后,一连串遭遇让他对父亲的教诲有所领悟,他决定不再被恐惧所支配,被动逃亡,而是开始反攻:“我是虎爪,这是我的森林,我不害怕”,印证着瘟疫之地小女孩的预言“当心带来老虎的那个人,他会在泥沼中重生”,也与开片的主题呈现相呼应。

剧作的结局,是两个世界的综合,作为一部个人成长型的剧情剧作,结局一般是主人公从他过去的经历和此次经历中,找到了第三条路。猎杀虎爪的最后两个玛雅人被他引向海滩,他们被来自文明社会的军队和传教士所震惊,放弃了对虎爪的猎杀,“逋逃”故事终结。虎爪救出了困于地洞中的妻儿,“援救”故事终结。在西班牙殖民者靠岸之际,他带着妻子、幼子和新生儿,隐入丛林深处,寻找新的开始。Apocalypto在希腊语中,即为新的开端。

五、“最后一分钟营救”桥段的运用

为了营造紧张感,《启示》还使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re)的剧作手段。“最后一分钟营救”源于大卫?格里菲斯导演的电影《党同伐异》(《Intolerance》,1906年)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影片讲述了基督受难、圣巴戴莱姆教堂的屠杀、巴比伦的陷落、母与法四个不同的故事片段。导演打破了传统的单时空线性叙事,将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交叉剪辑到一起,构成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平行剪辑手法,强化了节奏感和悬念感,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电影的叙事时空。影片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表现为:虎爪被俘走前,将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幼儿藏身于地洞;在玛雅帝国都城,他得以逃脱,而他原部落所在地突降暴雨,地洞中的积水不断上升;他突破艰难险阻返回家园,救出即将被积水淹没的妻儿。在影片当中,地洞中的积水一步步上涨,危及虎爪妻儿,为这个“援救”动作加上了一个“倒计时”,与虎爪的逃脱为双时空平行剪辑,增强了援救的紧迫感。

六、超越观众预期的视觉奇观

虽说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但人类是高度依赖视觉的动物,人类对事物的认知85%来源于视觉,声音始终无法取代视觉形象,特别是剧作中的视觉形象。在《启示》中,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玛雅文明的重现,丛林猎杀的呈现,符合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视觉创作规律。

首先,是玛雅文明的重现。玛雅文明一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悬念,这个题材本身就有着先天的神秘感。梅尔?吉布森将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作为拍摄地,重现了玛雅帝国。剧组甚至耗费6个月建造都城的金字塔群,共投入将近5000万美元。爱达河州立大学教授、玛雅文化学者理查德?汉森评价道:“我对吉布森的拍摄细节充满了惊喜感,对已经消失的玛雅文明来说,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而这个花重金打造的帝国不仅仅是再现一个失落的文明,它在影片中有着意味深长的含义。影片借助被俘虎爪的视角,经过了玛雅的瘟疫之地、饥饿之地、徭役之地,最后到达帝国都城。尽管这个都城看似富裕而繁盛,但有了之前的气氛铺垫,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帝国覆灭前的种种迹象。换句话说,影片在用富裕中透着衰败气象的玛雅帝国来进行造型叙事。

再就是丛林猎杀的呈现。性和暴力始终是商业类型片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出于叙事需要,影片用赤裸裸的血腥暴力呈现了蒙昧世界,除了玛雅帝国都城金字塔群祭台上的活人祭,就是丛林猎杀桥段。摄影师迪安?塞姆勒使用了一种新型数字摄影机Panavision Genesis,使丛林逃杀获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感。在这个桥段中,美洲虎、眼镜蛇、野蜂、毒蛙等丛林毒物悉数出现。虎爪还经历了飞身流瀑和泥沼重生等丛林陷阱。而最能刺激人的感官的,莫过于“皮开肉绽”的残酷猎杀,真实呈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中美洲丛林生存。

七、结语

综合而言,剧作乃一剧之本。现如今我国民族地域题材电影难以融入业界主流,剧作不具备类型电影特质是一大问题。本文对以玛雅文明衰亡为背景的电影《启示》进行类型剧作分析,就是旨在为我国民族地域题材电影的商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剧作参考。要想打造民族地域题材类型电影精品,只有高投入是不够的,按照类型电影的经典剧作规律对其进行剧作上的打磨至关重要,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其现代性和类型化,使其重新回归业界主流和大众视野。

参考文献:

1.[美]布莱特?施耐德著,王旭锋译.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布莱特?施耐德著,汪振城译.救猫咪Ⅱ——经典电影剧本探秘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美]温迪?简?汉森著,柳青、郝哲译.编剧——步步为营 [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电影《启示》的类型化剧作分析】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140.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