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看病究竟该信“百度”还是信医生?
2024-10-31 20:23

点击蓝字

看病究竟该信“百度”还是信医生?

关注我们

      互联网时代,知识与信息大爆炸,互联网的超量知识容量和便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各种知识检索被广泛应用,搜索引擎已经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习惯,当出现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百度”一下,先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

     依靠网络自诊,看病必先检索,这种网络时代的“百度病”正在蔓延。这种网络自诊行为自我误诊的可能性还是很高,同时也给医患沟通带来一些问题。


“百度病”让医生很无奈。

     小王医生最近与病人发生了一次争执,这次争执的起因是一位病人有血尿的症状,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超标,王大夫表示先做个泌尿系统彩超或者CT看看,而病人坚称自己很可能得了膀胱癌,需要做膀胱镜,理由是“上百度查过了,症状和这个一模一样,说这就是膀胱癌的表现”。病人还强调:“是不是你这个医生年纪轻轻,临床经验还不足吧。”

      “是我这个专科医生专业,还是你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网上有人说”专业?我再年轻那也在医学院熬了这么多年呢?”小王大夫回忆起这事时还是十分郁闷。

      但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结果是,这位病人描述的情况是肾结石导致的。他补充说:“现在病人喜欢上网看自己得了什么病,少数“百度病”严重的患者来看病的时候甚至直接要求医生做诊断、开药。遇上老资格的医生还能压得住一点,如果是一些年轻的医生,说什么病人都不信”。


     现实医疗诊疗活动中,常有医生吐槽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跟百度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专业人士”打架。许多病人百度自己的病情以后,觉得自己很懂,和大夫讨论病情时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性,但很多都是不靠谱的。


      很多医生面对这种情况会有本能的反感,医生们从上医学院到可以出门诊看病,往往要经历10多年的学习和积累,都拥有本专业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的判断和百度一分钟就能搜出来的结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信任是基础,沟通是关键。

      实际上,“百度病”并非中国独有,在美国,这样的网络自诊被命名为“谷歌病”。有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在谷歌搜索引擎里查询各种症状,因为担心自己患上重病。报道提到,每当看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医生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由病毒或者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如果上网查询‘颈部淋巴结肿大’,检索结果里还有向你介绍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网站”,国内百度疾病时也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

        然而,网络自诊在美国带来的医患关系问题却并不如在中国明显。在美国,医生和病人的整个交流一般很轻松愉快。医生也并不反对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进行网络搜索,相反医生会觉得你这样愿意科普、学习的行为值得肯定。也有一小部分医生为了与患者沟通更加通畅,可能会在自己的诊疗室里摆台电脑——用于与患者一起检索,然后针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但是在国内,就目前的医疗资源情况要做到这一步基本不太可能。因为稍微大一点的医院,一个上午门诊,可能有上百个病人就诊,分给每个人的只有几分钟,而且大家都很着急,如果在这里上网、聊天讨论病情,后面的病人肯定要去投诉。


两分钟被医生打发,病人也无奈。

      相比医生对“百度看病”的反感,病人们有不一样的看法。“我现在有点不舒服,就喜欢上网搜,网络提供了太多的便利。现在看个病多不容易啊,你真要找靠谱的好医生就得去大医院,去大医院看个病太费劲了!

     排队花去2小时,好不容易见到医生,看病总共2分钟。你问他问题,遇到耐心的医生还回答你,有的医生还懒得回答。”

      所以有些人遇到生病的时候采取的策略是,先上百度搜索自己的病症,心中有底了就上社区医院开点药,省去了劳心费神地上医院,也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是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这样做其实冒着不小的风险。

      所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非常必要,与其每天刷那么长时间抖音,不如关注一些健康科普知识,因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


网络自诊要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百度病”还是“谷歌病”,网络自诊都要十分谨慎。


     在国外,维基百科是很多人信赖的信息来源,人们能从那里获取不少有用而且有趣的知识。

    然而,最近发表于《美国骨科学会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看起来已经比某些网站靠谱得多的维基百科,从中获取的医疗信息还是会有不少问题。


     在国内,在百度上自诊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搜索出的不专业的“二把刀”答案,而是利用病人对网络检索的信任而投放的真假难辨的广告。“网络看病”流行,吸引了不少不良商贩加入其中,导致网上信息良莠不齐。笔者发现,你若用病症名加上“怎么治”作为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检索,就会跳出许多医院的网站链接,尤其是某些“专科”医院。

     在一些大型网络社区,以及一些健康网站都设有相关板块,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交流病情,里面还有许多自称“医生”的网友在线免费咨询病症,这些背后都存在着利益链,需要慎之又慎



关注科普,关心健康


     我在门诊也遇到过这些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复杂,但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费劲。

     有的时候想尽量把病情原理解释清楚,手舞足蹈的比划加上打通俗的比方,有的时候诊室外面都要吵起来了,或者导诊妹妹都催促我快一点的时候,病人依旧一脸懵圈,无奈时间有限,实在来不及解释,只能把我总结的关于某个疾病的科普短文(除了跟百度里面那些“有人”打擂台,也是我写科普文章的原因)推送给患者,或者让病人加我微信,门诊结束后再线上继续沟通,节约大家的时间。


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

丁以柱,就职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从事乳腺、甲状腺专业10余年,业余科普作者。 


联系我

医学知识的搬运工,您的关注与点赞是我继续探索的动力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看病究竟该信“百度”还是信医生?】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1561.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