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体育运动发展中,就帆板队员的训练情况来看,体能训练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针对此,本文结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帆板队员的体能大周期训练计划进行了设置方面的探讨分析,以期能为新时期的帆板队员的体能训练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体能 帆板队员 大周期 训练 计划
作为一项新型的水上运动,帆板运动借助风和摇帆力量前进,此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夏威夷群岛,结合其比赛项目来看,主要有三角绕标赛、长距离赛、自由滑比赛等,分单人、双人和多人来进行,其被列为独立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运动会,就此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发展晚,但是发展势头强劲,且我国的张小冬在1984年的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并后续在奥运会上取得亚军的突破。在帆板比赛中,无论是起航和冲刺阶段,均允许摇帆,这也使得对运动员体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氧耐力在帆板比赛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常用11周体能训练计划分析
我国帆板运动发展中,极度重视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同时也需有较高的无氧代谢水平,结合我国国家队帆板运动员体能训练看来,常用的方式是11周体能训练计划,具体看来,冬训一般从11月开始,并训练到次年4月结束,这种情况下,在冬训中,体能训练占到了40%左右,每周6节体能课,每节约2h,且6节课中,有2次持续时间为40-50min的混氧力量课,1次核心力量与混氧综合的训练课,1次有氧训练课,2次力量训练课。结合竞赛帆板所需专项负荷变化及运动员体能状况测试,分5个阶段进行11周大周期体能训练计划,负荷强度为中下等,从而为整个冬训奠定体能基础,具体训练主要围绕灵敏、协调性训练展开,采用美国的AP训练理念,对于运动员的基本动作模式较为注重,一般是借助灵敏性和协调性训练的练习手段去进行准备活动,有效增强运动员下肢力量等等。此外,还需强调动作质量,关注摇帆动作的基本动作模式,确保其规则性,摇帆的过程:具体实施中,感受器为运动员的手和脚,以此为依托,通过本体感受接受风对帆、浪对板的推力,从而由大脑对身体发出指令,这样,通过腰腹,使得臀部等部位发力并传至上肢,这种动作下,即可促使上肢做出“拉”的动作。
第2阶段为2-6周,训练的目的在于则增加肌力,对于运动员的体重,则是少增加或不增加,训练的主要手段为传统力量训练,以此来进行循环力量训练,最大的训练负荷一般为70%-80%,组间歇时间90s,且每组重复次数8-15次,以3-4组为一次训练,在对帆板运动员的训练中,确保每次训练课都对应特定的肌群,完善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升。如:周一、三安排下肢训练,主要集中在臀部肌群和踝关节肌群的训练方面,使得大肌肉群力量得到增加,此外,对于腰方肌、前锯肌、胫骨前肌等加大练习,周二、四安排腰腹背、上肢训练;周六安排有氧耐力训练,训练负荷强度为中、上,具体的训练方式方面可以选沙滩跑、台阶、跑步机、骑单车等。作为一个复杂的项目,帆板运动较为特殊,对于身体姿势、核心柱及平衡等要求较高,势必要采取锻炼全身不同肌群的方法进行训练,结合对上述训练的计划实施情况看来,增肌效果较明显,且循环训练刺激强度较大。
第3阶段是7-8周,训练的主要集中在增强功能性力量方面,而对应的训练方式方面仍然为循环训练,具体实施中,用弹力带、球等功能训练器材,力求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实现的高频率混氧力量练习效果,并注重将动态平衡及静态平衡的训练加入其中,注重核心力量训练。基于强化心肺功能方面的考虑,每周还应进行两次有氧训练,大小强度轮流进行,期间可采用登台阶、半蹲式左右转髋跳、跳绳、跑步、健美操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完善此环节的训练。对于帆板运动员成绩而言,速度力量耐力水平具备了决定性作用,专项本体感觉能力很重要,对于运动员的力量,运用功能性训练可以呈3倍提高,使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迅速增加,这样,在帆板比赛中,翻版运动员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操作。
第4阶段为9-10周,目的在于对运动员水上专项力量耐力的提升,此外,也要看重其全身力量耐力的提升,具体则以循环力量为主,采用半蹲位动作等进行快速力量、下肢肌耐力的训练,设置不动的循环训练站,实施环节,核心支柱动作应为推、拉、旋转和重心移动,设置为6-8站,每站动作进行30-60s,站间无明显间歇,训练负荷强度为高,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练习3-4组,且两个循环为一组,将悬吊绳、瑞士球、平衡垫、弹力带等作为主要的训练器材。借助此阶段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控制能力及专项耐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其在比赛中控制帆板和有效发力的能得到保障,更易于取得好的比赛成绩。
第5阶段为第11周,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运动员的体能状态,做好充足的放松,使得运动员可以有充沛的体能,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准备,确保全身心投入。这阶段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状态的调整方面,进行能量的再生方面可借助PNF牵伸技术、震动器、泡沫轴等来实现,从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和神经疲劳可以得到有效消除。综合看来,上述训练计划中的5个阶段性计划,中间有着紧密的连接,训练内容由局部到全面发展,对应的强度围绕中等级别上下波动,而其中的循环训练法无疑是最为基本的训练方法,对于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运动员都具备了提高作用,达到了对运动员全身的训练,利于其疲劳的延缓等,更易于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二、体能训练手段与负荷量分析
以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进行的冬训为例,结合笔者的研究看来,其每周的体能训练主要围绕力量训练、专项训练等展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队队员的每节体能课训练,分别为准备活动、训练主课及放松。具体实施中,准备活动阶段,时间为15-30min,主要结合脊柱力量练习、花样跑、AP动态拉伸等形式来进行练习,此环节注重激活运动员的状态,以达到神经兴奋、促进血液循环等,注重预防疾病,强调核心力量、协调等的训练。时间为30-64min,主要的手段方面,可以以万米跑、上肢基础力量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混氧训练等结合进行,主要的器材方面涉及到了平衡垫、迷你带、杠铃、哑铃、药球、弹力带、悬吊绳等,借助拉伸、自行放松等手段实现恢复再生,一般情况下此阶段训练时间以15-20min为宜,而其中的训练主课部分则是每周体能训练中最显著区别的部分,练习手段需要结合训练任务而进行针对性设计,完善训练的有效性。如周三发展运动员的上肢基础力量及快速力量,相应地需要加强训练的强度,实现训练的目的。
对此冬训计划的效果分析方面,应当采用测试的方式来进行,涉及到的测试项目方面,我们以女运动员为例,主要项目有上肢专项力量耐力指标60s平躺引体、无氧耐力指标400m跑及有氧耐力指标12min跑等,结合来进行。后续的测试分析显示,经过冬训后12min跑成绩有进步,提现了有氧耐力的有效性,且400m跑符合帆板项目需要的无氧供能方式,利于运动员无氧耐力方面的提升,此方面的进步显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11周体能训练计划这种大周期训练,对我国帆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此训练计划分5个阶段进行,训练的肌群等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而冬训方面,更是完善了准备活动及恢复等方面的训练,具备了系统性和全面性,实现了对帆板运动员的整体性体能训练,效果显著,应当推荐应用这种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李欣.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及训练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 孙婉丽.身体功能训练的引入及在国家队的应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机械制造业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技能型人才的理论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当今社会需求,培养符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标准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是各院校的义务和职责。精通专业知识和工艺技能的人才,还务必要能做好岗位的任务,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专业必修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方法往往效果很差,于是专业人员开始探索理实一体化的一些教学方法。
1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技工学校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严格的技能训练,培养一技之长。不少学生对钳工实习认识不足,如果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不重视钳工技能操作,意志力又不强,就容易出错,很难准确掌握要领,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厌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1.1 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以课程学习要求为方向,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完成项目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为了在课上知识教授中紧密地结合起理论和实践来,来尽可能大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天赋,增强学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方法和措施的综合能力。
1.2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着力强调学生自己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丢掉以前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被动的教学方法,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完成任务的氛围,探索新型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丰富取自教材却胜过教材,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真实世界紧密契合,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该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求知钻研的兴趣,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获得双提高。
1.3 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分隔开逐一进行,于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掌握不同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不能提取重点,于是理论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实习时不能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融会贯通。反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紧密契合,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把课堂和实践的联系起来,适应祖国需求成为应用型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教学在钳工中的应用
2.1 掌握理论基础
教学初学生要了解教学计划,重点学习实践用到的理论知识。老师运用课堂讲授、自由讨论和总结知识点等教学方法,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内容,都要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分配工作任务,完成有关的设计任务。
2.2 技能训练
基本训练。学生到车间用所学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地进行练习。例如在练习錾削的时候,把技能分解为摆臂、瞄准錾子、击锤几个步骤练习,然后几个步骤连起来练习,使学生规范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训练时,老师要示范指导,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或不当的操作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并尽快熟练地领会技能的操作。
综合训练。当基本技能合格后,学生进入综合练习阶段,练习的项目综合性强,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又能使学生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3 一体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明确项目任务,使任务具体化。最主要的是项目要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再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来确定项目任务的难度;最后项目和与企业的实际相联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认识到任务的贴近真实社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完成任务后,学生颇有成就感,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争做应用型技能人才。
老师的教学要从教授、灌输向组织引导方面转变,把课堂上讲解向到学生中间去转变,和他们一起交流想法讨论知识,共同学习和进步。一体化教学中,老师不是无事可做,然而是比起传统教学来显得更加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员。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老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而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思考;当学生怠惰时,给学生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研究。
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与老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师最先要提高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又有着扎实基础的理论实践的模范老师。与此同时老师要有完美的师德修养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这不仅需要老师自身不间断地努力学习和勤于实践,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之后,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课堂讲授内容既要严密结合课本教材,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层次。一体化教学的重点是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引导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但偏重于实践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逐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该专业的基本动向,为学生制定相应课内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并善于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以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二、《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以后,在中等职业学校引起了一场教学模式变革,到目前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改革成果。基本上消减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摆脱了以往单纯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改变了以往以教材课本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材基础上实现了课程的拓展发散学习,拓宽了了学生们钳工工艺与技能的知识面。实现了钳工工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获得足够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钳工工艺方面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钳工技师。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尚处于探索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的复苏以及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等,对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探索中逐渐改善弥补。
三、一体化教学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的运用主要是将钳工工艺理论知识与钳工技能训练相互结合,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钳工工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一体化教学通过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有序性,通过老师的监督引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将操作技术比较复杂的钳工技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进行有效教授,提高学生专业机能和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正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机电人才,一体化教学可以与职业实践挂钩,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水准的不断提升,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同时还保障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实现职业人生价值。
四、《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创新
1.设置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整合和教学规划,尤其是零件尺寸加工与锉削实习教学,对这些相关教学内容采取设置疑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性学习。在课堂上,先进行基本的入门指导,然后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与实践操作,对控制零件尺寸与锉削操作的技术要领进行探索分析,并引出概念公式加以讲解。老师仍旧发挥课堂主导性作用,为学生提供问题研究的大体思路,为学生的课堂实践过程提供参考意见,并根据学生的资质水平进行差异性辅导,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层次,提升教学质量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应突破传统的单调模式,积极引进多种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图文资料、数字计算、音频视频和动画模拟等方式拓宽课堂教学层面,这种生动化、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教学道具可有效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增加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组合作研究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合作实践能力,并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完善自己钳工工艺理论知识结构,并使实践技能得到充分提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向学生们介绍钳工工艺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世界各国的基本发展动向,不断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机电图纸网络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机电的基本结构与钳工操作技术的基本要领。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老师在详细讲解钳工工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把实践教学当做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方面应加大机电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材料需求的资金支出,保证实践教学中人人都可得到锻炼。老师联系机电生产使用及维修企业,带领学生深入车间进行实地操作锻炼,积极接收高级钳工技师的理论技术指导,提升职业素质。在车间操作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设置实践学习目标,保证学习效果。
4.更新成绩考核制度,将实践能力列为考核重点
机电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考核制度应从传统的书面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转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考核为主。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线技工操作人员,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至关重要。应当丰富考试内容,在书面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加进学生平时实践成果的评估,综合考评学生各种实践学习报告,在期末时专门设置实践操作考试地点,直接考察学生的钳工工艺操作技术掌握情况。
关键词:车工工艺 技能训练 一体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72-01
1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专业最常用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涉及的专业理论基础内容较多,概念有抽象、专业术语较多等特点,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是采用“理论+实操”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课只讲基础理论知识,而实习课只讲机床的实训操作,两者严重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只能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生初学起来还有兴趣,但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沉闷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无所事事,感到枯燥无味,并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而实习教学往往都比较滞后,等到实训教学时因与理论教学相隔时间较长学生对知识早已遗忘,再加上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可能由不同的老师,课程进度也可能不统一,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入一体,将教学的场地融入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实习车间,使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在这种真实的环境里,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亲身示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及时动手练习,使教学变成了生产过程,使学习变成了工作任务,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基本解决了教学与实际生产“零距离”接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亲身体验工作过程,通过实践操作使书本中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得到连接和掌握,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技能操作得到提升。它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
下面以为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圆锥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说明。
2.1 教学场地一体化
让学生进入实习车间上课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过程一体化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回顾与新课引入。
①展示作品,复习旧识。
通过上一节课的作品台阶轴的展示,肯定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②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工作任务。
通过观看一组锥体动画,从学生掌握的旧知入手,在观看过程中自然引出本次的学习任务。
(2)理论讲解。
①通过观看钻孔工具麻花钻的实物,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归纳出锥体的特点及应用,给出锥体的概念。
②以会用、够用为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解,直接告知锥体小端直径及圆锥半角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③通过观看锥体加工及小滑板转动角度的控制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课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的加工方法和步骤。
(3)操作演示。
现场一边亲自给学生操作演示锥体的加工方法及步骤,一边反复讲解,在操作示范时老师对主要的动作、重点、难点一边讲解一边反复示范或放慢动作,力求让所有学生看清、听懂;利用套规和万能角度尺进行现场检验教学,教学直观生动学生一看就懂。
(4)分组训练。
①学生分组。
本班共52人,分8组,6~7人一组,学生通过自己推举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各司其职,组长要做好相互协调和沟通工作。
②任务的下发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每组一套量具、刀具及相应的工具材料,下发工作任务,给出加工图样及加工要求,学生拿到工作任务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编写出加工流程。
③学生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各组长记录本组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不规范的动作、行为。
(5)验收及评价。
①各组学生总结发言。
②各组之间进行相互答疑。
③各组上交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④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并进行总结。
(6)学生再次实践。
学生通过总结,分别以组为单位对工作任务再次进行操作练习。
3 实施课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想法
(1)配套教材的建设。
根据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对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适当的调整,编写一套理实一体化教材,使教材充分体现学生将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
(2)教师的要求。
负责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教学又要会进行操作加工。
(3)教学场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一个企业现场的真实感觉,实习车间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来布置。实训设备做到3~5人一个岗位,以适合学生地学习和操作,在一体化教室安装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9-40.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训练;课堂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58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技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生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可见,能够运用书面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语言交际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但是,小学英语写作目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占据了绝对比重,而写的技能训练只是通过简单摹写字母、单词或句子为主的学习活动来进行。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处于真空状态,缺乏足够的训练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却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高年级,在注重听、说、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写作教学比重,积极发展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技能便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案例一】写作训练初期:“挖空”式写作
在完成对句型“There is a/an...”和“There are...”复习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观察自己所在的教室,完成以下填空。
【案例一效果评析】
案例一中的写作训练用了缺词填空的练习,并指明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内容简单,主题贴近生活,学生的完成情况较好。但这样的挖空式作文在整体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的写作内容比较枯燥,缺乏再创作空间,比较适用于写作教学初期,相当于是写作训练心理适应期。
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并不长,词汇量较小,又比较容易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导致写作热情普遍不高,抵触心理扩散。从简单的写作训练入手,有助于消除学生抵触心理,从而为后期写作训练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写作的习惯,做到言之有物,而非无谓空谈。
【实践案例二】写作训练中期:模仿式写作
在毕业复习课上,教师将人物关系、特征、爱好、职业等个等话题进行整合,做了一个全面的单词与句型总结。在完成相关复习教学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资料,并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介绍相关人物。最后,再出示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作文。
【案例二效果评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在完成单词及句型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作文的前半部分内容,完成作文的后续写作。在写作前,教师给予了必要指导,由复习内容入手――这相当于教师的示范,再让学生说――学生的口头模仿练习,最后再让学生写。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步步降低写作难度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整体完成度很高。
在该案例中,写作训练以模仿为主,没有进行文字创作。因此,这样的句型模仿写作,更适合写作训练中期,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单词和句型的运用,真正做到扎实掌握,熟练应用,为后面的再创作做准备。
【实践案例三】写作训练后期:创作式写作
在写作训练前,教师将城市、季节、天气、衣物等各方面的单词和句型做了整合复习,句型复习时以Sydney为例,内容如下:
在完成复习教学后,教师出示温州的天气情况图:
根据教师提供的关于温州天气的介绍,教师给出 Sentence Bank,并布置相关任务:Linda 打算周末来温州旅游,作为温州人,请你介绍一下温州这个城市,并给Linda一些旅行建议。
有了前面大半节课的复习和模仿,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写作。虽然难易有别,优劣有差,但整体完成情况比较好,而且部分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进行相关内容的增减,写作了比较成功的英语作文。
【案例三效果评析】
在案例三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一步步地由说到仿,再到自由创作、层层递进,为学生写作作了充分的铺垫。最后,学生在关键句的辅助下,自我创作小作文,这对推动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没有多加限制,在适度指导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且这样的写作训练,还有助于教师提供阶梯式要求,从而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反思】
从上述课堂教学的写作训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我们发现,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开展阶梯式写作训练,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所成效。综合上述三个案例,结合日常教学情况,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小学英语课堂写作训练的实效性:
一、合理选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心想写、有话可写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好动、贪玩、学习自觉性较差,这是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为此,只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学的作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基于此,教师在作文命题上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新颖有趣的命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写作欲望。
小学生活阅历浅,写作素材不多,最熟悉的莫过于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而传统的英语作文教学习惯于将学生禁锢在课本中,关闭在教室里,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这样的写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没有了生活的基础,头脑空空,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水,无水之源”了。实际上,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相似的两个命题,一个是“My weekend”,一个是看图写作“ ’s weekend”,学生明显更喜欢前一个命题,因为更熟悉,更贴近生活实际,而且在写作发挥上自由度更高,可写的东西也更多。这样的命题既关注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事半功倍。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从“读”中学“写”
写作是一个语言输出过程,有输出,必然就要有输入。正确又地道的语言输出有赖于充足、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因此,写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离不开阅读的。除了课本,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同时通过上下文语境掌握词汇的准确用法和句法知识。再者,通过语篇分析能培养学生构建篇章的能力。由此可见,将习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可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并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
阅读促进写作,但鉴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只有选“对”书,“读”对书,才能真正将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落到实处。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倡“反复阅读”与“细致阅读”。反复阅读简单书籍,学生能很容易地记住内容,并加以深刻记忆和表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讲给别人听,使其变成自信的源泉。阅读能巩固学生说和写的基础,也可以远离只会写课本内容的枯燥写作,从而形成阅读与写作相作用的良性循环。
三、多管齐下,加强写作技能训练
“词”聚为“句”,“句”聚为“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背诵佳句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从所学的课文中选取背诵佳句,积少成多,并能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在写作时这些佳句就会随时浮现在脑海里供我们选用。又如听写、仿写,必须注意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先短后长,使学生易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另外,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来练习写作、根据情境编写对话、写周末英语小日记等都是比较好的写作训练的方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成绩已经开始阶梯式分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阶梯式写作任务,从而兼顾到全体学生。
另外,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语法错误往往比较多,但这并不影响语意的表达。教师在讲评时不要过于注重语法的正确与否,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写作尝试,体会英语写作的乐趣。
四、从学生特点出发,建立积极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要素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两门课分开讲授的,学生先进行电力拖动理论部分的学习,然后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进行维修电工的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割,造成理论基础较差学生对学习理论课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在参加实践操作课的时候,因理论学习效果差,对操作技能课的操作要点和故障检修原理与方法不能全面、系统的掌握,实习指导教师虽然很累,学生的听课效果却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在此我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素。
一、好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掌握好低压电器的选用、识别、拆装、维修与调试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前提,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关键。这些知识对安装控制线路和排除控制线路的故障不可或缺。通过低压电器的选用、识别、测试、拆装、维修、调试的方法理实教学,学生能获得选、装、调、修低压电器的能力。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教师可利用示教线路板进行通电演示,让学生反复仔细观察电路中各电路元件的动作过程、动作顺序,并要求学生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再对照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
例如:在讲解组合开关时,首先教师在理论上对组合开关的作用、功能与应用场合进行简单讲解,再通过实物使学生对组合开关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组合开关进行拆卸和安装,在拆卸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按顺序将所拆零部件放好,再按逆序方向安装回去,并检测自己组装的开关是否正确,熟悉组合开关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以地组合开关的整体的认识,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又如,在讲接解器的结构和作用时,教师可以先拆卸各部件并按其所起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将接触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教师所示范的顺序拆卸,对拆卸下来的每个部件进行整理,了解各部件故障处理方法,然后按逆序方向组装回原形。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较快地认识各元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做好示范操作,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必须在“范”字上下功夫,严格按照生产实习教材的要求进行,力求操作正确、规范。示范操作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观看的目的、重点、方法等,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调动学生的两个感觉器官比只用一个感觉器官的学习好的多。”示范操作最好要有“慢动作”,以放慢的速度演示循环完成的劳动方式,使学生看清楚操作中的要领,必要时要重复示范。
那么,本课题学生在掌握低压电器知识和基本控制线路原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在控制板上进行安装。安装前,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再把安装工艺、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操作要准确无误,边讲边示范操作,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本课题示范操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选择,根据电动机的容量,对电器和导线进行选择;(2)电器在控制板上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合理的位置,电路配线工艺才会完美;(3)电路的配线,如硬导线的调直,剥皮不伤线,不浪费。导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不压绝缘,不反圈,不漏芯,配线不交叉,不跨越,横平竖直,美观合理;(4)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5)通电试验运行;(6)示范检修。
三、巡回指导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心环节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巡回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学生生产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设备工具使用是否合理,等等。从思想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了解和指导。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提醒学生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安全第一,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其次,巡回指导目的要明确,灵活运用指导方式,注意每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错误后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帮助学生独立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如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同一类型的错误,教师要暂时中止实习,并进行集体指导。
在巡回指导中,教师还要注意后进生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个别指导,表扬较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积极的态度帮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要对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使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开发。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装练习接线,从元件的选择、布置到线路的走线方向都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对于较简单的电路可对照原理图进行接线,无需绘出接线图。对较复杂的电路,则需绘出接线图,按接线图进行安装接线,并对每个电路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线路的安装、检修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练习,学生对原理比较熟悉,对接线方法全面地掌握,可以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在排除故障时,确定故障范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下列情况:(1)一个故障上表现了一个故障现象,但抑制了另一个故障现象;(2)在原理图上,一个线号有多路分支,而实际接线时我们不能完全照原理图上的分支情况进行分支接线,等等。上述情况造成的理论规定很难把握准确,只能靠实际的准确演示方能准确标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进行故障现象的演示。因为故障现象的演示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判断故障范围。教师在示范检修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进行这一步,这一步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指导是理论知识向技能技巧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后总结可加深对操作技能的理解。首先简述该课题的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简评上课学习情况,对学习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点评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求大家理论和实践相合,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布置下一节实践课题的内容,为下次的操作训练做好准备。
总之,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把握好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关键,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是重要保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讨和研究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体能训练计划范例6篇】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2500.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