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件的网络文艺与新文艺评论的再出发
2024-10-31 21:58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文艺(网络文学、网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为代表的当代文艺现象,越来越为评论家所关注。但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下的评论家和创作者、欣赏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膜,新文艺批评经常处于缺席状态。究其原因,有一点也许是不可否认的:进入数字时代以后,当代文艺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人,属于网生代。按照学者韦斯莱•弗莱尔的划分方法,青年人是网络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受众主体,是“数字原住民”,而多数文艺评论家却只是“数字移民”或“数字窥探者”,与数字文化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有的甚至是“数字难民”:他们看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热搜排名常常是目瞪口呆、四顾茫然,听着作品中埋下的“梗”和热词,如同在听黑话和佶屈聱牙的方言,对系统文、二次元、后人类、AI、CP、赛博朋克等术语似懂非懂。他们即使可以与时俱进,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刷微信、扫二维码,引用一些网络流行语,也难以改变在网络文化里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更为关键的是,许多评论家评价网络文艺的标准、体系和态度,往往沿袭传统的经典文艺观念,来自纸媒盛行的“机械复制时代”,因此,他们在评论网络文艺时难免会出现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的情形,和数字原住民对话时往往只能自说自话,犹如鸡同鸭讲,这都导致网络文艺评论在很多时候变成了独角戏,无人喝彩,也无人理睬,也难以成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