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近五年刊发文献,使用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 Space软件,审视国内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知识演进,研究发现:总体主题演进大致可以归纳为由档案学科传统主题的概念、评价在技术环境和指导文件的影响下逐步转变为某一主题的细化和延伸研究。文章就梳理的研究热点对未来的学科研究进步在人本精神、知识需求、新兴技术、社会管理和档案教育等方面展开了畅想。
关键词:文献计量;Cite Space;档案学研究;期刊;知识图谱
1.引言
学术成果除了以专著形式发表外,也常常依附于学科期刊进行记录,学术期刊能够荟萃许多尚未形成系统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往往比报纸、专著等传播更快,对营造学科学术氛围、昭示一时学术风气起着重要作用[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由南京大学提出的国内的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来源期刊皆是国内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学术水平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和学报[2]。《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两本期刊是档案学领域的CSSCI来源期刊,也是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公认度的学术期刊。
文献计量通过使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某一领域文献特征,被视为是揭示领域内学术动态发展的有力工具[3]。目前在我国的档案领域内,文献计量常被用于撰写综述类文献,帮助读者了解某一领域/机构/期刊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本文在使用科学文献计量方法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和突变检测等对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之间的交叉联系进行拓展,系统探索过去5年出版文献的研究热点及知识演进。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 Knowledge Map)是将科学知识作为计量的对象,以点、线绘制成为二维图形,来表达科学发展规律,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也是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和创新[4]。Cite Space是一种可视化软件,是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中的突出代表,属于第二代信息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共词、合作网络等帮助学者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趋势。
2.2 数据来源
图1 期刊近5年发文量
3 主题脉络及知识演进
3.1 主题脉络
通过Cite Space绘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得到276个关键词,321条连线,通过LLR算法聚类后得到图2。图2中Modularity Q(即Q值)表示网络的模块度, Mean Silhouette值(即S值)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两者是判断关键词聚类效果的重要依据。此次聚类的Q值为0.8445(>0.3),S值为0.5646(>0.5),说明图谱结构显著,聚类方式合理,各聚类同质性较好。由图2可知,关键词被聚成17类,基于此聚类结果, 笔者将所得的17个聚类与其相关关键词进行合理组配, 归纳出期刊发文的5个知识域,如表1所示。其中,大部分聚类之间存在内容交叉现象。数字越小表明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更多,以同一聚类中关系值最大的关键词为聚类标签名。
表1 期刊2015-2019年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
知识域
子聚类
规模
S值
聚类内容
Ⅰ
#04 社会记忆
#11 档案学
#14 概念体系
0.972
0.962
口述历史; 记忆殿堂; 乡村记忆等
档案创新;档案学者;档案专业等
学科理论; 逻辑起点;发文形式等
Ⅱ
#03 民生档案
#08 少数民族
#12 电子档案
0.982
0.942
0.974
信息惠民;合作治理;城市记忆工程等
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档案;城市记忆工程等归档;分类;电子政务;新时代等
Ⅲ
#02 互联网+
#10 档案网站
17
0.977
档案鉴定;数字转型;文件管理等
信息服务;实证研究;档案开放等
Ⅳ
#00 档案利用
#01 档案管理
#05 信息安全
#06 机制
#17 档案价值
25
22
10
0.916
0.872
0.907
0.961
公众参与;服务模式;知识服务;档案馆等
知识管理;信息资源;起源;档案等
风险管理;公开范围;保密审查等
社会组织;档案职业;档案数据等
档案鉴定;档案销毁;文件连续体等
Ⅴ
#07 档案治理
#09 档案资源
#13 档案文化
#15 档案事业
14
0.958
0.945
0.883
0.944
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服务;大数据等
伦理关系;媒介环境;开发体系等
文化哲学;文化层次;档案多元论等
话语体系;协同合作;档案教育等
第一个知识域是关于档案学基础概念和现象的问题,其主要涉及的研究点有文书、档案学科、档案教育、社会记忆等。尽管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各类档案不断增多,但学者们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书档案的研究热情:通过聚类标签溯源具体文献后发现研究主题在文书学、专门文书、文书程式、文书名词尤其是公文的格式、语言、行文、改革活动等方面。鉴于国内档案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由高校学者群体构成,在结合高校档案学科教育的实际情况之下,档案学科、档案教育的研究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关于档案记忆的文献逐渐由社会记忆向城市记忆、乡村记忆、民族记忆、数字记忆等细化和拓展,不断维护和认同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第二个知识域是时下较为热门的不同种类档案的研究,其主要涉及的研究点包括但不限于少数民族档案保护及开发、文化遗产档案化、电子档案/文件的概念及管理等。近5年来,关于少数民族和非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档案和非遗档案的保护、抢救、资源开发、建档等问题的探究或实例分析。在近五年中电子档案相关文献数量十分可观,研究主题包括电子档案归档方式、凭证价值、长期保存、管理系统、实践探索、新技术应用等。近5年间,民生档案的研究主要是由张林华及其团队成员在远程服务的体系、模式及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述评等方面展开。
第三个知识域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档案研究范式,是档案界不断消化和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以谋得更为广泛发展空间的研究。“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着创新驱动与跨界融合。学者们围绕互联网与“互联网+”状态下的传统档案服务、利用、管理等工作探讨新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的利弊和策略。关于档案网站的研究主要在于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或国外先进经验推动网站的优化建设,也包含课题组对档案网站进行测评和研究的综述。
第四个知识域是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主要涉及的聚类内容为档案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安全、机制和档案价值。近五年,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和档案网站、APP、社交媒体等紧密结合,学者们通过调查分析对用户档案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视角下的研究或实践综述,在文章中展望新的档案利用服务图景,不仅仅是档案服务,而是档案资源有效开发和整合后的知识服务。机制与档案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开发机制的设计和评价。信息社会的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且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档案价值理论和鉴定理论及工作产生了冲击,学者们开始对原有的理论和工作进行反思,以提出新的方法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第五个知识域围绕档案事业建设展开。主要涉及的聚类内容有档案治理、档案资源、档案文化和档案事业。档案治理是近些年出现的研究话题,2014年被列入国家档案局档案馆 (室) 司工作重点[5],档案治理[5]作为文献关键词出现于2018年,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档案治理的基本概念、基础内涵展开。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资源尤其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都是目前思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关键词含“档案文化”的文献共有25篇,其中有12篇发表于2017年,主要集中在档案文化基础概念、不同领域(高校、医院、地方)档案文化建设路径探索(这与2017年《档案学研究》S2期上专设了档案文化建设栏目存在一定关联),并逐渐演变为对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服务的研究。通过溯源笔者发现含“档案事业”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学史”研究,是从不同角度厘清国内档案事业发展脉络,及研究国内外档案事业史。
3.2 知识演进
本文基于Cite Space的功能绘制了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后,将信息整理为表2。关键词所处年份即该词首次出现的年份,表中关键词皆在当年出现3次以上。
表2 关键词发展脉络
年份
主要研究主题
2015
社会记忆、档案价值、信息/知识/档案服务、信息/档案安全(保护)、电子档案等
2016
乡村/城市记忆、档案文化、档案资源、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口述历史(档案)等
档案信息、传承人、传统村落(档案)、云数据、云服务、文化建设、档案用户等
档案治理、协同治理、档案事业、建档保护、档案职业、公共文化服务等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机构、数字签名、数字人文、公众参与、数字档案信息等
观察表2,并结合表1的5个知识域聚类内容来看,近五年研究主题的演进大致可以归纳为由档案学科相关传统主题的概念、评价在技术环境和指导文件的影响下逐步转变为某一主题的细化和延伸研究,以及不同领域的交叉协同治理。
4.研究热点及研究展望
4.1 研究热点
4.1.1 高热度文献分析
本文综合关键词突发和期刊热门文献主题,探索《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两本期刊刊发文献的研究热点。首先分析期刊刊发的近三年出版文献中热度最高的60篇文章(每年每种期刊10篇)。文献发表后今年内的被引次数可以用来表明研究主题的热度,而短时间的关注度则由下载量来表示。于是2017、2018年的文献采取被引次数降序处理,2019年的文献根据综合考虑出版时间和下载量对比分析筛选。表中论文题名前数字1表示刊于《档案学通讯》,2表示刊于《档案学研究》,括号内数字为被引次数,括号外为下载次数,见表3。。
表3 2017-2019年两本期刊刊发的高热度文献(共60篇)
2. 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9)1449
1. 技术变迁环境下档案对象管理空间演化初探(23)605
2. “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微信建设的SWOT分析——基于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调查(45)1205
2. 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9)913
2. 移动社交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推进策略研究(15)752
2. 大数据视野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30)1070
1.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特点与方向(7)1003
2. 大数据政策背景下政务文件归档面临的挑战(14)953
1.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机遇与挑战(26)1271
2. 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知识服务的SWOT分析(7)700
1. 社会记忆视野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化路径探析(13)1186
1. 文件管理的数字转型:关键要素识别与推进策略分析(26)1222
2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研究(6)787
2. 大数据视域下档案数据管理研究的兴起:概念、缘由与发展(13)988
2. “互联网+”下档案信息化安全建设研究(25)683
1. 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数据保全探析(6)715
1. 国外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开展公共服务实践及其启示(12)790
2. 政务微博档案化模式研究(25)655
1. 数字记忆视角下档案创新开发利用“PDU”模型探析(4)639
1. 基于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的“第五维度理论”(12)651
1. 国外档案馆跨界合作模式及启示(23)1274
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任管理模式探析:英国ARCHANGEL项目的启示(3)712
2. 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实践诉求与现实困境(12)473
1. 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缺位与对策(22)956
2. 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解决思路 (3)618
1.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既有探索及未来发展(11)1609
2. 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22)941
2. 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2)1173
2. 数字人文视阈下城市记忆资源整合与开发路径研究(11)1045
2.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的安全评估体系研究(22)751
2. 近十年我国高校档案研究的特征分布与热点分析——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2)989
2. 一种新范式: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发展及应用(11)937
1. 优化用户体验的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策略研究(19)896
1. 转型身份认同过程中档案的功用——以中国农民工群体为例(2)659
1.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新技术环境下文件管理若干问题再认识(11)672
2. 基于证据视角的社交媒体档案管理——以微信为例(19)771
1. 数据态环境中数字档案对象保存问题与策略分析(2)475
2. 面向服务的我国智慧档案馆建设探析(9)1103
2. 我国档案大数据研究的现状分析与趋势探讨(18)1134
2. 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国内文献综述(1)1128
2. “互联网+”时代档案潜在用户转化的思考(9)714
1. 电子文件“单套制”管理相关概念的辨析与思考(17)1136
1.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1)410
1. 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定位与功能浅探(9)590
2. 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17)889
1. 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探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文件为例(1)386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战略思考(9)572
2. 数据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创新(17)875
1. 档案后保管理论的演进与核心思想 681
1. 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9)457
1. 档案信息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13)835
1. 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563
2. 档案创意产品的成功范例——以台北故宫“朕知道了”纸胶带为例(8)876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主体研究(13)686
1. 英美法系国家档案数据开放法律与政策调研及经验借鉴——基于文献、文本和案例的省思 523
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8)754
1. 档案多元论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13)517
2. 档案治理现代化:理论内涵、价值追求和实践路径 509
1. iSchool联盟高校的档案学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8)526
1. 档案数据开放的发展路径及政策框架构建研究(12)927
分析热点文献的题名可以发现,2017年高被引的文献主题有档案微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资源、数字转型、政务微博档案化、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信息安全建设、数据开放等;2018年高被引文献主题有档案管理对象、社交媒体、档案信息服务、政务文件归档、数字/乡村/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数据管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区块链、档案保存、档案用户、档案创意产品、档案学教育等;2019年颇受关注的文献主题有单轨制研究、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演变、社交媒体、档案知识服务、数据保存、信息保护、高校档案研究、档案话语体系、后保管理论、数据开放法律与政策等。
4.1.2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的爆发被视为是正在被关注的潜在话题,可以用来探索研究的趋势。本文利用Cite Space的突发性检测功能对五年内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提取2017-2019的检测结果按强度排列如表4所示。
表4 《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近三年的关键词突发
关键词
强度
时间
档案编研
3.4405
传统村落
2.8988
2017-2019
互联网+
2.6782
档案文化
2.4859
数字化
2.2637
社交媒体
2.1562
档案本质
知识服务
2015-2019
来源原则
2.1171
4.1.3 研究热点梳理
综合表3和表4,对期刊文献研究热点进一步明确。
第一,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从未间断。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对档案学体系构建和未来趋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础理论传统话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不断总结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如文件连续体理论、来源原则、档案价值理论、归档理论等原有的理论继续在新形势下进行内涵扩充,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如火如荼。档案界研究课题和实际工作与信息技术联系突出,关注信息技术应用所引发的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居多。在文献关键词和文献题名中,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数字档案、社交媒体、数字人文、云计算等字眼出现频率很高,数字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日益融合使得学科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向日益多元,促使着档案学不断消化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变化,以适应档案工作、学科发展的新环境。同时信息社会的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且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
第三,档案文化研究热度不断上升。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功能在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关注。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视域下,从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档案文化研究也是发挥档案服务功能的一种体现。近五年档案文化研究文献已从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策略研究衍化到近两年的创意服务、创意产品开发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归档、保存和文化功能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第四,研究视角与国家政策与改革结合紧密,档案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属性不断加强。如2017年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概念,在2018、2019年的热门文献主题上有直接体现;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2019年有多篇“机构改革”视角的文献发表;档案学科、教育发展与国家“双一流”取向保持一致;政务文件、政务微博等档案类型日渐得到重视与研究。
第五,与公众联系愈加紧密,民生与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强化。首先,公众档案研究逐渐兴起,个人存档、民间文献与社群档案得到关注。此外,“用户”“惠民”等词出现次数较多,联系表3可以合理推出档案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
4.2 研究展望
一是人本精神需要得到关注。人本精神即以人为本,延伸到档案领域,可以理解为人是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科发展的第一因素,涉及的人主要有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人员和档案用户群体。尊重人、尊重知识,不断解放人、促进人全面发展,人的工作是档案工作和研究的核心,也是发展的前沿。近5年关于用户群体的研究文献数量已经逐渐攀升,人本思想已初现端倪,但关于档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文献寥寥无几,多数为对学界公认的档案学者的研究(如曾三、吴宝康),而无群像探析,这是未来档案学研究中需要填补的空白区域。
二是满足知识社会的需求。知识社会,知识是核心概念,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知识管理在档案领域已非新鲜课题,但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践经验不足。在此基础上,档案工作者与研究人员应强化创新思维,致力于研究服务和技术创新,以迎合大数据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发展需求。档案机构应具备知识服务的能力,通过整合档案资源、开发档案知识产品,提升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是应用新兴技术提升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技术发展是不变的时代主题, 目前较为亮眼的分别是社交媒体与区块链。社交媒体技术改变着档案形成和服务方式,是用户交互与服务创新的新手段,在档案领域中应用并不新鲜,但目前国内关于社交媒体的研究主要在社交媒体服务和文件归档,档案机构在社交媒体方面的使用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区块链与档案安全存储和管理,目前研究内容仍是初步的理论探究和国外经验分享。在实际应用方面,亟待实际工作者的深度挖掘。
四是关注国家和政府的社会管理重心变化。社会管理变化将会引发档案理论的创新和深度研究,一是出现全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由社会管理重心变化带来的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变化。基于2020年与2021年的一些特殊节点,重大疫情期间的档案工作、扶贫工作档案刻画出的脱贫攻坚战的“记忆”、档案机构“为党管档”的职能发挥、新《档案法》出台后的实践变化等,将会是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
五是重视档案教育对档案事业建设的重要作用。档案学教育为档案工作和档案研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和理论,社会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教育上的革新,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的,及时的对档案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和学科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结语与反思
通过对近5年两本权威期刊刊载文献的研究主题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从中窥探出国内档案学的研究态势。本文认为,近5年研究主题的演进大致可以归纳为由档案学科相关传统主题的概念、评价(即内部要素)在技术环境和指导文件(即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转变为某一主题的细化和延伸研究,以及不同领域的交叉协同治理。总体来说,目前新的理论话题不断涌现,新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但研究理论与档案工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面向应用和实践展开研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国内档案学近五年研究热点分析——基于《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5401.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