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热点素材】2024年7月精选时评——十大热点话题
2024-10-31 19:51

【热点素材】2024年7月精选时评——十大热点话题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7月精选时评,包含十大热点话题(瞩目青春的力量,“北大考古女孩”出圈,群山里的书法展,让古籍被更多人“看见”,从诗词中品味传统文化,“City不City”重新解码真实中国形象,中国“和平建设者”形象再次凸显,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跟着课本去旅行,00后勇夺三金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瞩目青春的力量



梁海

近年来,“新东北文学”及相关的地方性写作,已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不少青年作家集中书写东北从中国新工业的摇篮到经历改革的阵痛,以及这个过程对一代人集体意识的深远影响。但是,东北不是只有“锈色”,文学东北应该有不同版本同时存在,彼此交汇,填补段落之间的空白,呈现多维度的历史切割面。唯有如此,“新东北文学”才能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和更广泛的认同。

  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津子围的长篇小说《苹果红了》(沈阳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让我听到了东北叙事的“复调”之声。作者提到,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是基于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代际沟通隔阂问题。随着周围的“小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大,他惊异地发现,当代年轻人有自己的“私域”空间,但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追求,面对和建构我们共同的世界。基于了解和认知,他找到了不回避、不躲避这个群体的底气。如果说,东北的青年作家是以“子一代”的目光回望父辈,那么,津子围则是用父辈的目光审视当下的年轻一代。这种双向奔赴的逆向碰撞,让当下的文学东北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社会图景。

  《苹果红了》从海归女博士刘雪芳到农村种苹果创业讲起,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刻画了三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刘雪芳的姥爷刘宝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圆自己的工人梦,历尽辛劳从农村闯入城市。他对自己的工人身份倍感珍惜,通过不懈拼搏,当上了劳模。退休后他凭借过人的技术,被小企业高薪聘请,继续发光发热。他始终坚守工人老大哥的本色情怀,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不计得失帮助他人,成为他晚年生活的精神慰藉。比如,邻居的女儿得了白血病,他将自己仅剩的1000元储蓄全部捐出;为了筹钱,他不辞辛苦地去找多年未见的、曾向他借过钱的工友讨债,并发动全楼的邻居捐款;邻居老齐太太家着火,他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号召邻居们募捐救助。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作品中呈现的代际冲突,主要围绕刘宝贵、梅子、刘雪芳三人展开。刘宝贵的女儿梅子打小就心高气傲,自己没能读大学,把所有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几乎淹没了自我。然而,对于梅子的付出,女儿刘雪芳似乎并不领情。她没有按照梅子的设想找个体面的工作,而是一意孤行去农村创业,她的一些行为,看似有些“自私”,没有顾及长辈的感受,令他们伤心。但是,她并非冷酷无情,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关怀和爱。她精心安排母亲的生日,送给母亲意外的惊喜。之所以去山顶村创业,是因为那里是姥爷的故乡,她重金买下了姥爷曾经住过的老宅,进行现代式风格的装修,希望姥爷将来能够落叶归根。所以,对于刘雪芳的行为,可能很难在传统伦理架构中进行评判。时代为这代人提供相对稳定和富裕的成长环境,而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更是让他们视野开阔,善于接纳新生事物。他们的观念和行动,为传统家庭伦理注入了新内涵。刘雪芳去农村创业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过深度的分析和调研。她到山顶村承包1000亩果园,起名“牛顿苹果园”。在她的带领下,这里成为新农业科技的实验基地。她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植物视为与人类同等的生命体,“植物是有生命的,树枝断裂在超声波测试中可以听到尖叫的声音”。她相信,“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是古老的哲学思想,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刘雪芳是作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寄托了美好希望与热切期待的一个人物。她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但又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现实依据,是脚踩中国大地顽强生长、茁壮成长的一位时代新人,是当下青年群体的一个代表。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和清醒的头脑,对“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有深切的认知,对“人这一辈子应该如何生活”有深刻的思考。他们心怀主见,胸中有丘壑,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又敢于打破不良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出一种创新的勇气和蓬勃的朝气。同时他们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断投身时代实践,到滚烫的生活现场中求证、探寻,到亲切的人群中感受、交流,期待让心中的理念落地,让梦想发芽,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滋养和启示,迈开新的步伐坚毅前行。尽管这期间难免有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甚至是遭遇伤痛,但信念的力量、开拓的决心让他们勇于坚持下来,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在作者的笔下,刘雪芳的身上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

  由此看来,作者对青年一代充满了信心。刘宝贵等老一辈从乡村走向城市,投入如火如荼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中,是那个时代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山乡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年轻一代在面对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复杂心态和选择。贯穿整部小说的“苹果”意象,有着多重的象征隐喻,既代表了智慧、美与爱情,又有大胆创新的意味,还象征和平与和谐,表达着对家庭和睦和美好生活的期望。苹果的多重意义,难道不可以视为时代青年的象征吗?这让我想到刺猬乐队那句颇有影响的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或许,青春的力量总是在碰撞中慢慢显现。

(《光明日报》  2024年7月3日)




“北大考古女孩排名第一”把“冷板凳”坐热需要定力

杨朝清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官网发布通知,公布了2024年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面试成绩92.40分,位列其报名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考古学、大学本科)岗位第一名,进入体检环节。(7月8日 澎湃新闻)

4年前,“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就出圈了。一方面,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留守在乡村的钟芳蓉,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励志榜样;另一方面,当年高考成绩位列湖南省文科前几名的钟芳蓉,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热门的、能够迅速进行利益变现的专业,但她却选择了不被人看好的考古学专业。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北大考古女孩”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时光之河川流不息,奋斗之路风华正茂。四年过去了,“北大考古女孩”怎么样了,有没有后悔自己当年的“不走寻常路”?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上,无论是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致辞也好,还是以“北大考古女孩排名第一”身份发言也罢,都生动鲜活地说明钟芳蓉对考古事业的初心不改,用努力和坚持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裹挟下,一些人对专业的认知难免会一叶障目。一些社会人士热衷于把所谓当下容易就业、能够拿到高薪的“好专业”捧上天,对“冷门专业”一踩到底,而作为冷门专业的考古学,在他们眼中自然不受待见。

可以说,钟芳蓉和敦煌研究院是实现了双向奔赴、互相成就。哪怕按照某些人世俗、功利的观念来看,“北大考古女孩排名第一”也算是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说到底,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没有绝对的界限,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热爱可抵万难”,冷门专业只要学得足够好,同样可以发光发亮。

“北大考古女孩排名第一”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冷门专业依然可以“实现价值,赢得尊重”。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标杆,心甘情愿地奔赴远离大城市繁华的西部地区,钟芳蓉应聘了敦煌研究院的石窟考古岗位;在她的身上,没有那些所谓的“精致利己”思想,而是有着更为简单、纯粹的价值追求。既有仰望星空、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也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力与韧劲,这才是一个接受过优质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应有的精气神。

“未知的未来,好奇与勇气将指引前方,坚持与奋斗将照亮前路”,正如钟芳蓉所言,考古事业大有可为,同样可以承载年轻人的梦想。心怀家国,将“小我”融入“大我”,钟芳蓉为青年人作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专业选择没有必要人云亦云,价值实现没有必要趋之若鹜,人生突破没必要自我设限,这或许就是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与启示。

(《羊城晚报 2024年7月9日



群山里的书法展



群山里的书法展

张 锐 王建宏

“你看,这里清溪流淌,山涧岩石上还藏着这么多书法作品。”炎炎夏日,湖北十堰市民郑林在小川村太白溪游玩时连连惊叹。

  小川村是十堰市茅箭区大山深处的一个偏远村庄,距十堰城区约25公里。太白溪从村庄蜿蜒而过,两岸自然景色优美。数十米高的崖壁上,“太白岩”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溯溪而上,“清溪映霞”“太白溪”“太白凌风”“大块文章”“醉卧空山”等摩崖石刻依山就势,依次呈现。

  “用草书写太白凌风,表现李白人格文采气度;用楷书写大块文章,体现李白诗歌辉煌成就;用行书写醉卧空山,展现李白潇洒出尘、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小川村第一驻村书记李劲松介绍,小川村人文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作为文化工作者,他们发挥专长,用书法为山川注入文化内涵。

  长约1200米的太白溪,点缀着十多处摩崖石刻,俨然是群山里的书法展。

  “他们都出自国内的书法名家之手,石刻单个字最大的面积达2.5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为0.4平方米。”李劲松说,摩崖石刻与自然景色互融,相映成趣。

  “徜徉在山水间,沿途还能欣赏到书法作品,浓浓文化味,真不错。”从十堰城区赶来小川村游玩的罗蒙说。

  2023年10月,湖北省文联干部李劲松、刘雪峰、张云洋到小川村驻村。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喜忧参半:村里生态资源富集,但产业发展不成气候。

  深入走访、调研、思考后,李劲松决定带领村子走文化振兴之路。在他们的倾力帮扶下,小川村充分挖掘村庄人文资源禀赋,生态资源逐渐被唤醒,奏出一曲生态美村与文化名村相融的“交响曲”。

  “这里不仅是书法展厅,还是太白文化的课堂。”李劲松说,十堰市的小学师生们常到这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畅游太白溪,在山水间诵李白诗,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提升了文化素养。

  以文赋能乡村振兴,小川村还打造了“兰亭街”,30多位书法家为村民匾额题字,内容均出自《兰亭集序》;打造太白书屋,藏书2000余册,丰富村民游客阅读;建设刻字艺术空间,用菊花主题进行木刻创作,为村里的皇菊产业赋能……

  经营农家乐的姜天云感慨,以前大家来看风景,用不了半天就返程了。现在,村里文化味浓了,大家更愿意多待一段时间,欣赏名家书画,店里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用文化赋能,打造书画IP,用书法文化释放小川村的人文生态。”李劲松说。

(《光明日报 2024年7月9日



让古籍被更多人“看见”


让古籍被更多人“看到”

贾晓艺

近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开放了古籍文献馆。馆里的“纸上千年”智慧展陈将传统展示形式和数字交互方式相结合,对古籍的前世今生进行了“360度花式介绍”。通过电子屏幕里的小游戏,观众既可以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古籍,还可以当一次“古籍修复师”,感受如何通过修复让古籍获得新生。

  很多饱经风霜的古籍,常常躺在冰冷的书架上“吃灰”。但它们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生活中很多经验哲理都来自古籍。古籍让我们于厚重的历史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利用好科学技术赋能古籍传播发展,让其承载的文化更好走进人们心里并传承下去,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路走来,古籍穿越时光,纸张变得越来越脆弱。让古籍活起来,保护是前提,需要先给古籍“会诊”,修复利用。在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7层的古籍修复室里,师生们给古籍做修复,溜口、补虫洞、衬纸、订线、压平……一系列工作流程繁琐,每一步都需要极度的耐心细致。除了传统手段,最主要的是借助微电脑撕裂度测试仪、纸张拉力仪等实验设备,了解纸张参数情况,制定可靠的修复方案。

  科学技术赋能古籍活起来,要贴合现代发展需求,打造新场景新体验,让古籍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运用实时跟踪、环幕投屏、AR等技术,以戏剧+影视+访谈交流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华古籍的文化魅力。将时代内涵融进古籍的历史意义里,并且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阐释给观众,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结合当下审美习惯、表达形式,探索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人们对古籍的兴趣和热爱。

科技赋能让古籍活起来,走近读者,归根结底是要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让古籍里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人们的内心,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滋养。

(《天津日报》2024年7月10日)



从诗词中品味传统文化


唐诗走进直播间,致敬诗教精神、厚植文化自信

何洌

“读诗原来是读我们相似的生命体验”“腹有诗书气自华,爱了爱了”“只要我们传承五千年文化,一定会生生不息”……近日,抖音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围观、评论。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现身抖音直播间,与网友分享自己的百岁生日心声。直播间里,还有各界嘉宾畅谈自己对诗词的感悟与理解,致敬叶嘉莹的诗教精神。通过品读诗词,人们心中的文化情怀得到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诗词文化传承有新方式。这场3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281万人在线观看。过去两年,数百万网友在抖音旁听了由南开大学录制的“叶嘉莹古诗词课”;由叶嘉莹领衔众多名家学者讲解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累计播放1.5亿多次。截至目前,超过320万网友关注了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官方账号,#荷畔诗歌节 话题播放1.8亿,超过17亿人次观看了#我在抖音读唐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一成不变、一潭死水,而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借助新媒体平台,书本上的诗词歌赋正变得丰富多彩,既可以是凄婉美艳的动人故事,也可以是一段大彻大悟的人生经历;无论是伴着戏腔低吟浅唱,又或是顺着吉他和弦豪迈高歌,诗词的呈现方式不拘一格,也能让不同的观众各取所需,用自己的方式品味诗词之美。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守正创新,诗词文化的魅力还将进一步展现,让更多人为之倾心。

  在诗词中厚植文化自信。对于亿万中国人而言,从小就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古诗词,或通过课本,或通过网络视频,随着年龄渐长,也渐渐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情感、道理。得意时,便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失意时,也不妨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阖家欢乐,有“千门万户曈曈日”的喜庆;独自一人,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落寞;年轻时,“少年负壮气”可谓恰如其分,年迈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令人振奋;品读历史,人们感叹“是非成败转头空”,展望未来,中国人也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这些诗句,都深深地契合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能够引发人们深刻的共鸣。恰如抖音网友所说,“读诗原来是读我们相似的生命体验”,可以想见,这些口口相传了上千年的诗句,还将继续激励着后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我们品读诗词,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文化自信也在我们心中不断上升。

  外国人也爱读中国诗词。中国诗词的意蕴,不仅感动着无数中国人,也传播向世界,吸引了海外读者的喜爱。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便不乏有网民分享自己阅读中国诗词的感触。有人写道,“苏轼是我永远的最爱,他的每一首诗词我都喜欢”;有人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来赞叹月夜美景;有人找到“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这一句诗,来解读自己喜欢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有人说和中国人一起聊古诗很有意思,“春眠不觉晓”这句诗在国外也相当有名……甚至在商业领域,美国知名企业家马斯克就曾在个人账号发布中国古代诗人曹植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时引发《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社等外媒的各种解读。中国诗词能够吸引到越来越多外国读者的关注,也证明了其独特的魅力。随着创新表达、创新传播的不断发展,中国诗词还将触达更多受众,使世界了解到中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谈及诗教经历,叶嘉莹用蚕形容自己,“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式,正有更多人领略到诗词之美。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让中国诗词传承不衰。

中国青年网  2024年7月11日



“City不City”重新解码真实中国形象


透过“city不city”,解码真实可感的中国

孙书田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外国博主“保保熊”在中国各地旅游拍摄短视频时的一句“city不city”刷屏出圈,引起更为广泛热议的,还有144小时免签政策引发的“China travel”热潮,不仅使得入境游大幅升温,更直接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可观可感的真实中国。

C,是China,也是comprehensive(全面的)。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都带着“古老”“神秘”的标签印象。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现代又传统,既有先进科技也充满人文气息,既很国际化也很本土化的中国形象日益丰满。但始终有西方媒体肆意歪曲抹黑,导致相当多的国外人士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贫穷”。如今,让外国游客讲给外国观众,更展现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I,是international(国际的),也是impact(影响)。此次掀起全球“China travel”热潮,背后是不断扩大的“免签朋友圈”、不断开放的政策措施和不断优化的便利服务。目前,我国建交国总数达到183个,“朋友圈”不断扩大,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越织越密。中国在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寻求合作共赢,发出大国声音,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的“新鲜空气”;凝聚发展共识,彰显大国担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T,是travel(旅行),也是true(真实的)。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从“等君来”到“请君来”的转变,也是向世界发出丈量中国的邀约。海外社交平台上,带着“China Travel”标签的帖子已达88.8万条,这些帖子中,有重庆的魔幻山城、张家界的鬼斧神工,也有新能源智能汽车、配送快递的机器人,还有新鲜出炉的葱油饼、热气腾腾的火锅……他们镜头下的中国没有经过精美修饰,没有经过刻意的扭曲,只是直观地展示了真实的人文景象和生活面貌,却成了一部部无修版中国宣传片,向世界打开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

Y,是youth(年轻),也是yes(肯定)。中英文混搭的方式,赋予了“city”全新的意义,传递出一种现代、时尚的生活态度,也迅速在年轻网民中产生共鸣,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碰撞融合,更联结起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在年轻一代穿中国服饰、体验非遗传统、品尝中国美食,感慨“好city啊”的过程中,真实的中国有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魅力,也正在外国友人一句句“city不city”的赞叹中竞相绽放。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city不city”的流行或许只在一时,但跨山越海的双向奔赴没有终点,中国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脚步不会停歇,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就在眼前。

(苏州新闻网  2024年7月11日)



中国“和平建设者”形象再次凸显


中国“和平建设者”形象再次凸显

7月23日的北京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舞台。巴勒斯坦14个派别的代表在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历史性地宣告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团结;同一天,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开始展开对中国的访问,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外长首次访华。当今世界两大热点冲突地区的当事方,不约而同前来中国寻求政治解决途径,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外交共振”。一些网友说,“世界破破烂烂,中国缝缝补补”。这样的网言网语虽然未必那么准确,却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为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弥补人类和平赤字所付出的努力。

巴以冲突和巴勒斯坦内部分歧牵涉到极为复杂的背景和利益,和解进程漫长而曲折,巴勒斯坦14个派别此次齐聚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国际主流舆论普遍抱以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北京宣言》签署的消息一出,第一时间震撼了国际舆论。巴勒斯坦民族倡议秘书长穆斯塔法·巴尔古提表示,《北京宣言》比近年来达成的任何其他协议“走得更远”。14个派别代表在宣言上签字的场面,成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中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也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

《北京宣言》是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重要一步。同时,这也是第一次在阿拉伯国家之外,由其他国家来组织签署的巴内部和解文件。当被问及为何这场冲突只能在北京而非世界其他地方解决,穆斯塔法·巴尔古提称,这是因为中国“非常正派且诚实”。对中国为支持巴人民权利、结束分裂、统一巴立场所作的真诚努力,巴各派别在《北京宣言》中给予了高度赞赏,这是实至名归的。

《北京宣言》还具有超越性意义。从去年促成伊朗和沙特的历史性和解到今天的《北京宣言》,世界看到了一种更广泛的可能性,收获了巨大的信心。中国所倡导的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是走得通的,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有可能实现的。解开绳结不必靠宝剑。在孤立、施压、制裁、对抗、干涉、侵略和相互毁灭之外,人类还有一条道路,这就是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那些复杂难解的问题。人类并非一定要重复昨天的错误,并非不能跳出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退、秩序与混乱的历史周期,中国所倡导的全球安全倡议是希望之光。

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的进展也给另一场冲突的最终解决提供了启示。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此次中国行,除了乌中双边关系外,与中国讨论寻求结束乌克兰危机的相关议题是他此行的重点。行前,库列巴为中国网民录制了一段视频,提到希望实现“真正和公正的和平”,让乌克兰“恢复、发展、繁荣和人民安全”。推动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这是中方一贯坚持的立场,并同样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平的大门是敞开的,对外界来说,最重要的是朝着劝和促谈的方向去努力,而非相反。

和平不会一蹴而就,中国当然清楚道路的艰辛,但只要对世界、对人民有利,中国就责无旁贷。当前世界上的两大局部冲突,相关当事方都在中国,他们所寻求的目标都与“和平”有关。这并非偶然。中国不带私心、没有私利的公正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信任;作为中国为世界和平提供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全球安全倡议超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分歧,成为各方寻求和平与和解的最大公约数。而全球安全倡议的每一次成功实践,都吸引了更多的同路人,也不断印证着中国的那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

(环球网 2024年7月23日)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

谷业凯

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注重运用市场化方式盘活资源,就能聚众力以攻关、合多元而创新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完成太空“接力”,嫦娥六号探测器月背“挖宝”,我国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总装下线……今年以来,大国重器捷报频传,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从“图纸”变为现实,勾勒出科技创新活力奔涌的时代画卷。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有标志性科技成就。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往往在大国重器中得到集中体现。近年来,从东部沿海到西部戈壁,从祖国北疆到南海之滨,从广袤宇宙到幽微粒子,一大批闪耀着中国智慧、凝聚着中国力量的大国重器不断涌现,展现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这些大国重器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标志,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带来了启示。

  重大科技成果无不是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无不是靠自主创新取得的。在航空领域,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大型飞机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在工程领域,从过去有什么装备干什么工程,到为工程量身定制设备,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浓缩着一部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自立自强史。无论是享誉海外的“之最”“第一”,还是超越自我的首台(套)、首批次,这些大国重器诞生的过程,是一座座技术堡垒被攻克的过程,更是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逐步走向自主可控的历程。这表明,只要保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志气,就一定能逐步攻克“卡脖子”问题,锻造更多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举众人之力,求长远之功。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可以形成研制大国重器的强大合力。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顺利投入商用,得益于研发团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携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很多大国重器所取得的突破,都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注重运用市场化方式盘活资源,就能聚众力以攻关、合多元而创新,不断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南仁东率团队建设“中国天眼”,坚持20余年、8000多个日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工程按时保质建成作出卓越贡献。朱衍波带领团队钻研多年,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飞行测试平台和机载导航接收机,又在各地辗转跋涉,完成北斗系统航空服务性能的空中飞行测试,助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登上国际民航舞台。大国重器凝聚着匠心巧思,也蕴含着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广大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前赴后继、接力攀登,才有大国重器的不断突破。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松绑”,让他们心无旁骛搞科研,就能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

  大国重器蕴藏大国底气。以大国重器为牵引,我国将培养出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形成更多重大科技成果。面向未来,焕发创新热情,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支撑。

(《人民日报2024年7月25日




跟着课本去旅行


跟着课本去旅行 体验文化的中国

罗容海

随着暑假到来,中小学生旅游出行被列入了许多家庭的日程表。据报道,2024年暑期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上新研学游产品,从博物馆发现之旅,到探索自然亲子活动,再到海外游学项目,各地研学游热度继续攀升。而在众多研学游方案中,一种被称为“课本游”的旅游新形式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有数据显示,那些在语文课本里被描写过的景点,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江西瑞金红井、安徽黄山、河北赵州桥、浙江金华双龙洞、北京圆明园、广东江门小鸟天堂、浙江绍兴鲁迅故居等,在暑假期间接待的中小学生游客数量大幅提高,许多中小学生都通过语文课本了解了此类景点并慕名前来打卡留念。除了语文课本外,其他课本中同样藏着众多宝藏景点和旅游线路。历史文物、自然科学同样成为“课本游”的打卡对象。

  “课本游”的走红,其实是学生认知规律和深度学习的一种自然体现。以语文为例,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经过层层筛选,具有丰富的文学底蕴,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文质兼胜,堪称经典。但课文选得再好,作者写得再美,也都是书面知识和二手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先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再亲临现场与学过的知识、道理相对比,这本身就是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再同化和再顺应的过程,同时也符合了人对深度学习和情感慰藉的某种需求。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孔子世家》最后写道:“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这种学习需求和情感冲动,与当前“课本游”的走红可谓心同理同。

  “课本游”的走红,更是一种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共鸣,以及对文化中国自发的体认和寻根。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篇目,是一代代中国人成长的共同记忆,比如茅以升的《赵州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萧红的《火烧云》、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而《登鹳雀楼》《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古诗文更是如此。古人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正是在这样长辈携晚辈、一辈复一辈的反复登临、瞻仰、怀古、诉说、创作中,留下中国烙印的文化形态得以形成,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大地的独特风景。这样的独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坚固的文化根基。事实上,这些吸引着一代代中国人前往游览、寻根、朝圣的“课本游”目的地,在慰藉、净化、充实游客自身的同时,也丰盈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中国的外延内涵。

有网友感叹:“如果不是急着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新时代,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在的学生完全可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课本游”的主要受众是中小学生,因此也要更加注重传播的方式方法,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中实现对于书本知识的体认和超越。而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自然更有文化自信,更能平视世界,并在自信和平视中成为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

新华社 2024年7月26日



00后勇夺三金


郝文萱

7月27日,中国组合盛李豪/黄雨婷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中摘得中国代表团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同日,陈艺文/昌雅妮在跳水女子双人三米跳板决赛中夺冠,帮助中国队实现该项目奥运六连冠;7月28日,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中,中国选手谢瑜夺得金牌。两日内,中国代表团收获三金,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枚金牌的获得者均为00后选手。00后青春风暴席卷巴黎,中国年轻力量惊艳全球。

  其实早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年仅15岁的任茜夺得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冠军,就摘得了中国00后选手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当时,00后选手在中国体育代表团中还只是凤毛麟角。而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根据公开报道,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5岁。可见,00后运动员已经成为中国代表团的主力军,他们中的不少人已在赛场上担负起争金夺银的使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00后能够勇挑大梁,同他们顽强刻苦,继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们从前辈那里接续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代代运动员的汗水。在备战巴黎奥运会期间,17岁的黄雨婷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地,最后一个离开;盛李豪的教练也在赛后表示,在其他小朋友还在偷懒的年纪,盛李豪就已经可以静下心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以百分百的努力准备过程,才能百分百地享受结果,奋斗是中国青年永远的底色。

  除了顽强拼搏,能够直面挑战,永不言弃也是00后的优秀品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三米板双人项目上,中国王牌组合陈艺文/昌雅妮看似赢的“毫不费力”。殊不知,昌雅妮曾在巴黎奥运会开赛前四个月因严重的肩伤被迫休息三周,导致二人退出了四月的跳水世界杯总决赛,这是巴黎奥运会前最重要的一项跳水国际大赛。赛前严重的伤病曾让二人感到担忧,但在教练的帮助下,她们直面困难,战胜困难,最终成功站上了最高领奖台。竞技赛场上从没有唾手可得的奖牌,看似轻松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困难与挑战,唯有直面挑战,永不放弃,才能最终收获成功。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力量,00后群体以无比的热爱与无畏之姿,在本届奥运会上熠熠生辉。随着滑板、霹雳舞、攀岩及冲浪这四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项目首次纳入奥运大家庭,奥运舞台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青春气息与无限可能。这些项目不仅是对传统体育边界的拓展,更是00后年轻人个性张扬、勇于挑战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这片充满激情与梦想的赛场上,无论00后运动员们是否能够摘得奖牌,他们那份对运动的纯粹热爱、对挑战的无所畏惧,以及对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都值得我们从心底里给予最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这股“劲”,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是梦想最坚实的支撑,它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追求卓越。让我们共同为这股青春的力量加油鼓劲,期待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

新华社 2024年7月30日)


— THE END —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出于分享学习和同行交流,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因无意中冒犯了原创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热点素材】2024年7月精选时评——十大热点话题】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593.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