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财今,(https://xueqiu.com/1827022045/109563729)
来源 |老蛮数据透析站
序章
2017年年中,老蛮我发布了一篇《神奇的财政平衡术》,以各地的国地税收支数据扣减其公共财政收支数据,计算各地的财政盈亏情况。当时我的结论是:我大中国仅仅依靠6省1市(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深圳)养活全国。这个结论曾经轰动全国,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但是现在老蛮我回头来看,在数据使用上,该文其实并不完善。在当时的国地税收入数据表中,未能扣减总规模高达1.39万亿的出口退税,同时没有计入主要由财政局系统收取的总额高达2.82万亿的非税收入。这就未能充分反应我大中国的财政全貌。此外,当时的数据仅仅只算到了2014至2017年年中,3年半的数据,还不足以反应数据规律。所以,这次我们要算得更加精细,要将此前遗漏的数据,统统都计算进来。此外,在当时老蛮我没有总结各计划单列市(厦门宁波青岛大连)的数据,这算是个遗憾,这次也全部算了出来。最关键的是,各地2017年全年的财税数据也已经发布完毕。完整的四年数据链条,已经足够可以反应出我大中国财政贫血的演变历程了。以下是全文。顺带说明一下:下面的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国地税局官网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公报。
财政大输血
——史诗般的财政转移支付
【上】七省五市支撑中国
在本文的开篇,我必须解释一下基础概念:我大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是预算内的财政公共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少量的非税收入。第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就是土地出让金。本文的关注重点,是预算内的财政公共收入部分。对于政府性基金收入部分,本文不做深入探讨。下表是我大中国近年来的财政收入表。对这张表,各位先重点看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数据,也就是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数据。
注意,在整体上,卖地收入是没有盈余的。从2011年到2017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3.59万亿,支出32.81万亿,基本上是平衡的。单就2017年来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61642亿,支出60700亿,基本上也是平衡的。政府的卖地收入,它的用途同样是刚性的,土地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政权机构维持等,并且这些开支与预算内开支项目一样,同样难以削减。我再强调一次:指望地方政府用卖地收入来弥补公共财政领域的亏空,根本就不可能。
在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注意,老蛮我这一次使用的关键概念为“源于该省的全部公共财政收入”,包含全部的国地税收入、关税收入和非税收入。也就是说,只要是该地区创造的公共财政收入,无论其最终划转给了中央还是留在地方,均被定义为该地区所创造出来的财政收入。使用该“源于当地的收入”,扣减当地的公共财政支出,得出的收支差值,如果为正值,那就是财政贡献地区,总共有七省五市(即五个计划单列市),本篇将会对这七省五市进行详细评述。而剩下的24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是负值,都需要从七省五市的抽血,才能维持财政平衡,不至于破产。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的是,我大中国各省市的财政数据作假的手段,无非就是拆借回来几笔钱,作为财政收入,然后转头就还掉。如此将财政收入数据和支出数据同时放大。但是,一旦我们计算财政收入与支出数据的差值,造假手段就没用了。通过反复的拆借放大收支数据的造假行为,对收支差值毫无掩饰意义。唯有地区经济真的发展良好,财政收支差值才能体现为盈余,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提升;而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向下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差值也一定会随之下滑,乃至变成负值。收支差值,就是衡量地区经济成色的照妖镜。所以,在后面的文章中,各位可以不需要关注各地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本身,我们重点关注收支之间的差值演变就好了。
下表,是七省一市的财政盈余数据表,我建议各位认认真真的通读一次,建立起基础的数据概念。注意,我的排序方式是降序,根据2017年的财政盈余数据,由大至小进行排序。其中深圳放进本表的原因,在于它是虽然只是计划单列市,但其财政输血量非常大,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因此要放在本表中,予以强调。此外,浙江的数据剔除了宁波,福建的数据剔除了厦门。
2014年,七省一市的财政盈余规模为25593亿,此后就表现出清晰的下滑迹象,到2017年下降到了23206亿,四年的降幅达到9.3%。仔细考察各省的财政盈余数据,数据降幅最大的省有两个:广东和福建。2014年-2017年,广东财政盈余降幅高达62.4%(1935亿/5149亿),福建的降幅甚至达到92%(66亿/825亿)。这两个省的财政盈余数据下降的原因其实都是一致的:作为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大省以及外贸大省,遭遇到了原材料价格剧烈上涨和出口萎靡的双重冲击,经济的造血能力开始下降了,已经无法再承担更多的输血责任了。在这里顺手吐槽一下福建。福建的财政数据统计口径异常混乱,国税收入数据包含厦门,地税收入不含厦门,到了财政支出数据的时候,居然又包含厦门。为了将统计口径理顺,将厦门的数据完整的剔除出去,老蛮我真是呕心沥血啊。
此外,我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天津的“非税收入”数据。非税收入是政府的各种规费收入以及罚没收入,一般而言,这种收入都是小头,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值很低。比如,2017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7.26万亿,其中非税收入2.82万亿,占比仅16%。东部省份经济发达,税源广泛,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更低。北京的非税收入占其公共财政总收入的比值长期维持3%左右,上海维持在5%左右,浙江9%,广东江苏和浙江都是约14%。但是天津与众不同。2015年天津非税收入占其公共财政总收入的比值高达30%(1089亿/3592亿),2016年依然高达29%(1099/3770)。2017年天津的非税收入剧烈下降了一把,但是占比依然高达20%(698/3667)。规模庞大的非税收入乃是天津财政的有力支撑,并确保了天津财政还能为全国做出贡献。只不过对这种数据,老蛮我个人不是特别理解就是了。天津人民很乐于缴纳各种政府规费和罚款?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更有趣的地方在于,从去年年底开始天津承认此前有大量的经济数据造假,并逐步启动数据清理工作。结果立竿见影:根据天津市财政局的数据,2018年1-5月,天津非税收入仅235亿,同比去年同期的405亿,降幅达到42%,近乎腰斩。按现在这个数据的话,天津每年真实的非税收入也就是500亿左右,这同样意味着天津此前的财政盈余基本没有了。那么,至于真相到底是此前的非税收入数据注水,导致天津莫名其妙的长期背负输血义务,还是天津人民天生乐意每天交罚款,这个问题,还是让天津人民自己来回答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剩下的四个计划单列市的情况,见下表。
四个计划单列市的财政盈余数据,在2014-2017的四年里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动荡。2014年的整体盈余达到2685亿,2015年我大中国经济萧条了一把,股灾都发作了一次,于是四市整体盈余下降到了1934亿,当年度降幅高达28%。此后缓慢恢复,到2017年恢复到2706亿,也就是恢复到了2014年的水平。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我大中国中央政府是不会允许地方政府账上有长期盈余资金存在的。但凡今年你存了点钱,第二年一定会大幅增加你的国税上缴义务,务必确保抽干每个稍有盈余的地方政府的血。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算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财政抽血率。用各省市的财政盈余数据除以源于该地的财政总收入,就能算出它们为中央财政做出的贡献率了。下表的排序方式,是按照2017年的抽血率从高至低排列。
注意,七省五市的财政抽血率,从2017年的39.3%剧烈下降到2017年的28.9%,下降了10.4个百分点。这表明这些富裕省市已经不堪重负,已经无法再承担更高的抽血规模了。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富裕省市已经被普遍抽成了贫血,在现在的经济下行周期,已经无法再向穷省提供更多的养分了。具体到各个省市,抽血率都在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省市分别是:广东的抽血率减少了24.7%,福建的抽血率减少了21.4%,深圳的抽血率减少了14.2%。领改革开放之先的广东地区以及紧邻的福建,无疑是贫血程度最高的地区。广东的粤东粤西地区其实非常贫穷,福建的闽北闽西山区更算得上赤贫,这么多年来,这些省内的贫困地区其实并没有享受过省内发达地区的的滋养。广东和福建反哺中西部省份反哺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已经是极限了。再也指望不上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剩下的24个穷省,它们的财政亏空情况,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吧。
【中】24穷省
接下来我们将我大中国分成5个大区:东北三省、华北两省、中部六省、西南六省和西北七省。我提醒各位,你们将会看到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财政亏空数据。
在这里我必须先强调的是:这种财政亏空乃是刚性亏空,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除了将这些省份上缴的国税全部归还当地之外,还要另外掏出钱来填这些亏空。如果这些亏空不被填上,那就意味着地方财政的全面破产。
首先放上来的是东北三省。
注意,2014年东北三省的财政亏空规模仅2264亿,2015年剧烈上升到4402亿,几乎算是翻番,这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从2015年开始数据挤水分,地方政府不愿意再虚增财政收入数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年度煤钢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以致高度依赖煤钢产业的东北三省财政无以为继。此后东北三省财政亏空规模缓步上涨,到2017年小幅增加到5006亿。从这样的数据来看。2016年以来的煤铁价格暴涨,并没有给东北经济带来真正的改善。
接下来是华北两省。
与东北一样,同为钢铁大省的河北省的财政亏空情况在近年来也没有真正改善。2014年河北省财政亏空775亿,2015年由于煤钢价格暴跌,亏空规模直接翻倍到1575亿,然后一直维持,2017年为1537亿。如果说强行拉高煤钢价格的改革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勉强维持住了东北三省和河北的亏空规模,没有继续暴增。
对于山东,老蛮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作为传说中的中国经济规模第三大省,山东从没有对中央财政做出像样的贡献。2014年的财政盈余规模只不过336亿,到2017年竟然直接变成-300亿。对这种现象,我还是重复一下前面那句话吧:一旦我们计算财政收入与支出数据的差值,造假手段就没用了。收支差值,就是衡量地区经济成色的照妖镜。
然后是中部六省。由于海南没有其它地方可以放,我将海南放在了中部地区。
中部六省其实近年来风头很劲,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地区都算是经济明星,连江西都经常出来刷存在感。中部省份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但是从数据上看,这种产业承接工作算不上成功。当然,事实上我们也知道,东部的企业主们的优先选择是迁往东南亚国家。因为这样的原因,中部地区的财政亏空规模一直持续放大。2014年的财政亏空规模6509亿,到2017年提升到9897亿,涨幅达到52%。
然后是西南六省。
西南地区的财政情况,当然会不会比中部省份好到哪里去。西南六省2014年合计亏空6956亿,到2017年增加到10997亿,增幅58%。西南地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地区。以2017年为例,源于西藏地区的财政总收入400亿,但是中央财政补贴规模达到1748亿,补贴是收入的4.37倍。
最后是西北七省。
西北七省的财政亏空规模出现了一条有趣的曲线,2014年5754亿,到2016年增加到峰值的10489亿,2017年小幅下降,降到9746亿。仔细考察各省的数据,2017年的新疆、内蒙、山西和陕西的财政亏空情况都出现了改善,尤其是山西,亏空规模减少了31.8%(736亿/1080亿)。这些省份都是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大省,也是2016年底以来的煤铁价格大涨的受益省份。当然,我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煤铁价格大涨的结果,也只不过是2017年西北地区的财政亏空规模微弱下降了743亿,但是代价是东部的七省一市经济饱受原材料价格暴涨冲击,以致于2017年的财政盈余规模减少1752亿。如此整体来看,或许各位对于经济政策在现实中是如何运行的,能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下】财政大平衡
接下来,我要放一个大招了:我会将前面所有省市的财政盈亏数据放在一起,做成一个平衡表。我希望各位在阅读下表时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们将要遭遇一次赤裸裸的数据冲击。
OK,2014年,富裕的七省五市总盈余28278亿,对比当年度24穷省的21922亿的亏空,整体上地方政府还有6356亿的盈余!2015年之后整个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当年度整体平衡后开始出现3751亿的亏空,2016年整体平衡后的亏空额继续放大到7497亿,2017年放大到11571亿!东部七省五市,在2015年还能养活全国其它地方政府,到2017年,已经有心无力了。万亿级的亏空规模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里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全国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数据都已经在算进了前述表格里了。各种国企(包括缴税规模最大的烟企)的税收都是在其总部所在地缴纳,尤其是以北京上海居多,这也是北京上海的抽血率最高的原因。地方性国企上缴给地方政府的利润已经在当地的非税收入中体现了。而央企上缴给中央政府的利润规模非常非常小。根据财政部刚刚发布的2017年的中央财政决算报告,2017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仅1244亿,相对于目前万亿级的财政平衡窟窿来说,这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更重要的是:我大中国的财政支出,除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之外,中央财政同样有支出!也就是说,七省五市的财政盈余,除了要拿去填补二十四穷省的财政亏空之外,还需要支撑中央财政本身的支出!2017年中央本级支出29857亿,主要的支出项包括:国防支出10226亿,公共服务支出(即中央政府公务员开支)1271亿,公共安全支出1849亿,粮油物资储备1597亿,外交支出520亿等等。所有这些中央本级的支出项目,都无法缩减,必须维持支出规模。这样算起来,我大中国2017年的财政刚性缺口,除了地方政府层面的1.16万亿外,还包括了中央政府的2.99万亿,合计超过四万亿。这些资金缺口,必须通过发行国债或地方政府债,才能予以填补。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018年,我大中国现在算得上内忧外患。在内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逐渐减弱。而在外部,美国方面已经正式向我国发起了经贸层面的战争。对现在这样的局面,老蛮我唯有大声疾呼:请各位爱国青年踊跃购买政府债券!地方债、市政债,统统买起来!持有政府债券的数量多寡,是检验新时代青年爱国成色的唯一标准!
向各位爱国青年致礼!
★
延伸阅读
★
神奇的财政平衡术(全文)
——31省财政转移支付全景图
本文要讲述的,是我大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财政的盈亏情况。
在这里,老蛮我事实上是将每个省级行政单位当成了一个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挣来财政收入,用以应付各种开支。如果它的收入无法应付开支,那么,按照我国现在的财政制度,它只能指望中央财政从富省收到钱之后,转移过来补助它,也就是传说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正文之前我必须先对本文涉及的一些数据做一些概念性的解释。我国实施分税制,也就是区分国税与地税。国税中的大部分上缴中央,地税中的大部分留给地方。同时,地税部门往往还承担了非税收入(主要是各种规费)的征缴任务,我在下文的计算中,将非税收入纳入了地税部门的收入之中,当然,考虑到社保费专款专用的性质,我将规范收入中的社保费收入全都扣除了。地方政府将税款上缴中央之后,中央会根据地方政府的申请和其实际财政状况,将收缴上来的税款,再次转移支付给财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财政缺口的地方政府。
此外,财政收入中还有一块,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政府基金性收入,这一块算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往往占到地方政府总收入的4成以上。不过,政府基金性收入与社保费用的性质一样,也是专款专用的,多卖地了就多花,少卖地了就少花,不卖不花,这笔钱不放在预算内收支的范畴之内,没有超支或者转移支付这一说,也不能拿基金性收入去填补预算内收支的亏空,所以对这部分收入,本文也不予考虑。
好吧,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这次奇特的数据之旅吧。相信我,你们在看到下面的数据的时候,一定会目瞪口呆,甚至会遭遇人生观和世界观层面的冲击。
上篇:25省,5万亿
华北三省市
首先要登场的是华北三省市:山东、天津与河北。
如上图所示,全国GDP规模长年排行第三的山东,从2016年开始,不再能创造财政盈余,它的国地税总收入在当年度竟然低于当年度的财政预算支出64亿。这意味着在2016年,中央财政除了把从山东收缴的国税收入全部还给山东之外,为了保证山东财政的收支平衡,不至于财政破产,中央财政还必须要向这个GDP规模全国第三的经济强省补贴64亿。
在这里顺带解释一下,山东的财政收支数据不含青岛这个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收支是直接对国务院的,不向省级财政负责。到今年上半年,山东的财政缺口扩大到了387亿。这还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表内债务已经被严格管控起来,理论上不许有新增债务,只允许通过债务置换方式借新还旧,并严格禁止以发债形式弥补预算内资金的亏空,所以,山东目前的这近400亿财政缺口,也只能依靠中央政府从富裕省份收集到盈余资金之后,转移支付给山东,来填补亏空。
然而山东的这种表现也只不过稍微令人感觉到惊讶罢了,还远远称不上惊人。直辖市天津居然从2015年开始就陷入了财政亏空状态,当年度国地税总收入低于其财政预算支出299亿。此后天津就连续亏损。2016年亏损790亿,到今年上半年,天津的财政缺口依然高达258亿。至于位于环京赤贫带的河北,当然是处于长年累月的财政亏空状态。2016年河北的财政缺口2257亿,今年上半年的缺口是1260亿。当然,华北地区还有一个北京,作为首都,当然不可能出现财政亏空的情况。关于北京的情况,我们到后面再说。
2016年华北三省市财政缺口合计3111亿,老实说,与我们在后文即将看到的数据相比,这种财政缺口规模,还真算是低得要命。
东北三省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现在的老大难省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关于东北三省,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我们就将东北三省视为一个整体就好了。从2014年到2016年东北三省财政整体缺口从3562亿剧烈提升到了5580亿,增加了57%;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为2575亿。考虑到下半年的财政支付压力远远超过上半年,所以东北三省今年的财政缺口规模估计要直奔6000亿而去。这种缺口,当然也依赖于富裕省份省吃俭用挣来的财政盈余来填补。
西北七省
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算是比较敏感的地区。这一段我们要来看看宁夏、青海、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和新疆的财政收支情况。不会有任何意外,这7省全都处于财政亏空状态,它们当然都无法向中央财政贡献盈余,并且一定会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2016年,宁夏财政缺口规模732亿,青海1225亿,山西1517亿,甘肃1884亿,陕西1962亿,内蒙2564亿,新疆3162亿,合计13046亿。在这里我必须再次提示各位,请各位务必要注意看财政缺口合计部分的数据:呈现清晰的逐年递增迹象。西北七省2014年的财政缺口合计仅为8209亿,与2016年相比,3年时间的增幅高达59%。今年上半年西北六省的财政缺口5821亿,预计今年的总规模必定要超过1.3万亿了。
西南片区
西南片区六省市,重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意外,全部处于财政净缺口状态。
2016年,重庆的财政缺口1222亿,西藏1397亿,云南2229亿,贵州2270亿,广西2412亿,四川3542亿,合计13072亿。与2014年的合计财政缺口规模10020亿相比,增幅30%。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合计7040亿,预计今年的总缺口将超过1.5万亿。
关于西南片区的这系列财政缺口数据,事实上有可以有很多深入挖掘的研究切入点。我这里简单的举一下例:2016年西藏的常住人口331万,对比其1397亿的财政缺口(也就是中央财政补助),这意味着当年度西藏人均补贴金额为42205元。一个西藏的四口之家,年补贴规模约17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各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来计算一下各省的人均补贴规模。再比如,人口大省四川2016年的财政补贴规模3542亿,在西南片区排名总量第一,而对比其8262万常住人口,人均补贴规模仅4287元。
中部六省
本篇最后要看的是中部片区6省,海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与河南(说明一下,海南实在是没片区合适放,所以放到了中部)。中部省份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省,当然,也大都是财政缺口大省。
2016年,海南财政缺口477亿,安徽1923亿,江西1944亿,湖北2252亿,湖南3011亿,河南3718亿,合计13325亿,较2014年的合计财政缺口数9074亿,增幅47%。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8008亿,预计今年是要直奔1.7万亿而去了。
我们总结起来看,前述总共25个省市之中,2016年财政缺口(即中央补贴规模)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河南3718亿,以9532万常住人口计的人均补贴3901元;四川3542亿,人均补贴4287元;新疆3162亿,以2398万常住人口计的人均补贴13186元;湖南3011亿,以6822万常住人口计的人均补贴4414元;内蒙古2564亿,以2520万常住人口计的人均补贴10174元。
而将这25个省市的财政缺口数据汇总起来,我们将得到一个很惊人的总数,见下表:
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合计的财政缺口数从31927亿,上升到48134亿,增幅51%。而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合计已经超过2.5万亿,今年一定是要超过5万亿了。虽然在这份统计表中有些数据不齐,比如有些省份的代征关税数据无法查到,但是这些省份的关税数据本身就很少,只不过是百亿以下的规模,面对现在以数万亿计的财政总缺口,这点数据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知道的是,剩下能够创造出财政盈余的6省一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深圳(计划单列市),它们到底能挣多少钱。它们有没有能力,补上这5万亿的财政缺口?
下篇:六省一市,支撑中国
我直接放出这六省一市的收支数据表好了:
2016年,福建的财政盈余644亿,深圳2851亿,江苏5178亿,浙江5441亿,北京6390亿,上海7748亿,广东9301亿,合计起来,六省一市总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30373亿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贡献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了,从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计的财政盈余幅度始终维持在3万亿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计盈余规模1.7万亿,考虑到下半年的财政支出更大,预计今年这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规模,也就是3万亿左右了。
这样的数据,与财政缺口数据相对比,还真是一件令人感觉悲伤的事。2014年,25省的财政缺口3.2万亿,与六省一市3.1万亿的财政盈余数据大致能对应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依然保持在3万亿出头,而25省的财政缺口却已经高达4.8万亿,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万亿了。一来二去,这中间的差值,已经高达2万亿!
我大中国当然不能坐视地方政府的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政府借债。任由地方政府自行举债是不行的,是必须禁止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中央政府发行国债,以筹集资金去填补25省的财政缺口。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中央政府的维持本身也是要钱的。军事外交开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开支,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开支,这都是要钱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级预算内支出2.74万亿,今年上半年1.42万亿,这笔钱也是节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万亿财政盈余必须上缴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笔收入就是央企上缴利润了,2016年利润上缴规模5038亿,合计起来,一年也就是3.5万亿左右。
好吧,现在我们知道了:2016年,我大中国中央政府手里能动用的资金总量3.5万亿;它承担的财政支出规模则高达7.54万亿,其中维持自身运转的中央本级支出2.74万亿,填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必须的4.8万亿。7.54-3.5=4万亿。这,就是我大中国目前切切实实的财政压力。
在本文的最后,我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1.99万亿;2016年2.95万亿;今年上半年1.37万亿。我希望,在内心深处热爱这个国家的公民们,你们能在读完本文之后,好好的考虑是否要去认购一笔国债。今时今日,购买国债,乃是爱国的最佳体现方式了!
向各位爱国公民致礼!
编辑 / 朱少楠
审稿 / 财今资讯中心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财政大输血【全文】——史诗般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7229.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