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大熊猫的起源往事②
2024-10-31 19:57

编者按:《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讲述了一个珍稀物种的进化史。作者赵良冶,作家、熊猫文化研究人,长居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边缘地区,一生追随大熊猫足迹,经三十多年追访考察,跟踪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工作,数十次深入一线,采访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和民众,积累大量一手资料,娓娓道来熊猫与人的那些故事。

大熊猫的起源往事②

小种熊猫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功莫大焉。

一九五六年岁末,正在广西南宁从事洞穴考古的裴文中,应当地文化部 门之邀,鉴定一个化石。这化石形状奇特,与人的下颌骨类似但更硕大,出 自柳城县楞寨山硝岩洞 。

见到化石,裴先生双手微微发抖,凝神审视良久,断言这下颌骨非人类 所有,而是归属考古界长期寻找未果的巨猿。巨猿下颌骨的现身非同寻常, 可以说是继北京猿人头盖骨问世以来,又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裴先生一席话,让当地文化部门好不振奋,赓即编制发掘方案,硝岩洞

考古就此展开。其间,裴先生言传身教,多次亲临现场。 硝岩洞发掘硕果累累。就以小种熊猫化石为例,据裴先生亲自统计,共出土七十余件,包括四件下颌骨,七十三颗牙齿。 对比研究后,裴先生认为,硝岩洞的下颌骨化石,比之以后的巴氏熊猫和现生熊猫,明显短小;臼齿同样如此,牙面的面积较小,仅为巴氏熊猫和 现生熊猫的三分之一。

结论是,这家伙虽个子矮小,却是现生熊猫的直接祖先。 据此,裴先生取了个名副其实的名字:小种熊猫。 以后的日子,广西、重庆、陕西等相继发现小种熊猫化石,证明其数量 和活动范围远超始熊猫。

进化过程优胜劣汰,上百万年以后,小种熊猫扮演的角色宣告结束,在更新世中期,被依赖竹子为生的巴氏熊猫取而代之。 巴氏熊猫化石首先发现于缅甸,不过仅此而已,后续出土的众多化石,全部散布于中华大地。 距今大约四十万年前,巴氏熊猫进入鼎盛期,数量之多、活动区域之广,说得上空前绝后,堪称大熊猫进化史的高峰,是熊猫家族的鼎盛时期。 人类的进化同样进入新阶段,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学会火的使用。 这个时期,地球显得不甘寂寞,地壳运动愈演愈烈,导致青藏高原再度隆起,跃升为世界屋脊。影响所及,云贵高原和秦岭山地随之抬升。秦岭隆 起横亘东西,天然屏障分隔南北,这一来因祸得福,干冷的西北季风桀骜不驯, 常年骚扰南方地区的势头,就此打住。

亚热带丛林成了巴氏熊猫快乐的家,漫山遍野一丛丛竹林,伸手可及张 口就来。当然,偶尔撞见小动物,诸如蛇、兔子一类的,巴氏熊猫也会笑纳, 追上去一巴掌拍死,打一顿牙祭。

吃喝无忧,日子好不安逸,巴氏熊猫营养充足,体形逐渐增大,四肢有 力脚爪尖利。重庆、广西出土的巴氏熊猫化石,若采用还原技术恢复原型, 结果会让人大吃一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巴氏熊猫,体形比现生熊猫大八分 之一,显得更加威猛。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约基因使然,巴氏熊猫保留了祖先始 熊的凶猛习性,不惹事也不怕事。一旦与食肉动物狭路相逢,双方都不妥协时, 往往会凶相毕露以死相拼,生物圈竞争中并非弱者。

环境好天敌少,优哉游哉的巴氏熊猫,繁育能力大幅提升,数量急速膨胀。 都是吃货,睁开眼睛就得四出搜寻食物,想方设法填饱肚子。需求与日俱增, 原有的生活圈,已经无法承受迅猛的增长势头。为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巴氏熊猫走出世代居住的地方,由偏处西南一隅,转而向四面八方拓展,寻 求新的地盘。

地图上扫一眼,这家伙果然厉害:北边挺进至黄河流域,最牛的扎根周 口店;南方到达珠江流域、湄公河流域,更远干脆闯荡到越南、缅甸和泰国; 东面则直抵东海之滨,前行无路只好望洋兴叹。还有胆大的,昂首挺胸跨过 琼州海峡,登上海南岛。这绝不是戏说,巴氏熊猫并非游泳健将,只不过那 时的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有陆路相连。

自不待言,这一切得归功于秦岭。天设地造的南北屏障,使广阔的区域 生态条件好转,生存空间打开,巴氏熊猫趁机大显身手,跳出藩篱四方闯荡。

诸多化石证明,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一多半都留下了巴氏熊猫的活动痕迹。

盛极必衰,一个难以逃脱的定律。巴氏熊猫的衰败,起因是地球气温骤降, 纯属天灾。

大约十一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光顾地球,周期长达十万年之久。 其间,气温几起几落,动物们备受折磨,大多数就此灭绝。

待到两万年前,祸从天降。处于冰河时期的地球,再度大发雷霆,气温骤降, 海水结冰。那可不是冰冻三尺这么简单,后果严重、场面恐怖:海平面陡降 一百多米,三分之一的陆地被冰雪覆盖。没有食物,滴水成冰,巴氏熊猫饥寒交迫,面临绝境,被迫由北向南迁徙, 最后退缩至西南地区。还是祖居地靠得住,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受外界影响小, 气候变化不大,依然树木茂密、竹林青翠。

孑遗生物、冰川时代的“遗老”,就这么存活下来。保山市博物馆的大 熊猫化石,即为明证。

这么完好的化石,何以能保存至今?好奇心油然而生。看来,非得去江 东山走一趟,实地察看。

江东山属高黎贡山支脉,山高坡陡路难行。落水洞海拔两千三百多米, 森林浓密,洞口直径不过两米,周围藤蔓杂草丛生,极其隐蔽。一个“落”字, 道出洞名由来,洞体垂直向下、深不见底,死亡陷阱天然形成。

怪不得猞猁、野牛、水鹿、双角犀、亚洲象们,这么多的大中型动物, 一个个糊里糊涂就中招,几十米高处掉下,七窍流血一命呜呼。奇怪的是, 小型动物化石少之又少,不过几只竹鼠和猫科动物。

原因何在?体型大的动物身子高,一双眼睛高高在上,脚下灌木荒草遮 挡视线,情况不明,稍不注意就一脚踏空。至于小动物们,身材矮小,灌木 荒草中钻来钻去,发现洞口迅速止步,大多幸免于难。

就这样,落水洞中保留了十六种动物化石,除了大熊猫、双角犀和亚洲象, 其他的动物今天依然活跃在这方山水间。

发现动物化石,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黎贡山的洞穴里出产名贵的 燕窝,江东山也不例外。大山里找钱不容易,几位胆大的村民每到采集季节, 便将树藤在腰间系牢实,慢慢下去搜寻燕窝。

下到洞底,不明动物的骨头四处散落,白骨森森怪骇人。乡下人好奇, 当稀罕物带回村子,也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议论一番就丢弃。

山区消息闭塞,几十公里外的腾冲城,也没人知道这事。直到二十世纪末, 消息传到文物部门,相关人员赶到落水洞,首次考察便找到这具大熊猫化石。 怪只怪这只大熊猫时运不济:八千年前的某一天,晨起游走觅食,那么 多的地方不去,那么多的竹林不钻,偏偏走上这条不归路;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一个不留神,失足坠入落水洞;洞底岩石坚硬锋利,顷刻间一命归西, 天长日久终成亚化石。

也多亏这陷阱天设地造,让动物们防不胜防,熊猫跟着遭殃,今天的人 们才有幸目睹这么完整的化石。

落水洞的发现表明,直到全新世早期,大熊猫依然在云南一带生存。这 个最年轻的地质年代里,人类迈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兴起,养畜业出现;熊 猫的进化也进入最后一个节点——现生熊猫担当主角。

站立舞台中央的黑白兽,睁眼看世界,周边环境丝毫不乐观。族群在北 方绝迹,南方萎缩,生存空间锐减。接下来的日子,灾难接踵而至,云南、 贵州的大熊猫,陆续丧失生存空间。

这次是人祸。西南地区的熊猫,侥幸躲过天灾,偏生又遇上最大的克 星——人。

《熊猫中国:中国大熊猫纪实》

作者: 赵良冶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大熊猫的起源往事②】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753.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