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下场直播
今天我们讲一个主题: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首先我开门见山,我觉得大家在孩子专注力培养上,常常会陷入6大误区:
然后针对这6个误区呢,我会拆解分析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正向引导孩子跳出这些误区,归纳为「青少年专注力7法则」。
然后在分享这个七个方法之前,我想着如果在这跟大家讲个小故事,会讲什么故事?因为我喜欢先从一个非常有代表性、有年代,最重要的是最终能引起共鸣共情的故事,然后引出来当天的主题。我不喜欢那种上来就讲一二三四五个可以快速掌握的技巧,我喜欢先弄清楚一个事物的本质。就像我过去讲费曼学习法的本质不是输出,是解释,还有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效率,是选择。
从儿子到自己再到做父亲
我突然明白什么叫专注力
如果说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拉到三代人的身上,我想起来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是农村的一个民办老师。民办老师又叫代课老师,工资非常的微薄,随时都可能失掉这份工作。所以他在一九九零年到一九九一年的时候,那会我大约九岁、十岁,他说他要去考公办老师。考完试之后要到河南省安阳市的安阳师范学院上两年学。我第一次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人还要考试,还要去上学。
他大约准备了半年。在那半年期间,他一方面要挑灯夜读准备考试,因为一九九二年我家里才有电,我们家可能是那个村庄最穷的家庭之一。第二方面为了建造新的房子,白天还要去山上用炸药起石头。因为要盖房子,得先把地基给打下来,然后再请人盖房子。后来他很幸运地考上了,分数还比较高,那天他特别开心。
他这个经历给我印象极为深刻。在那个环境里面,他能够突破自我,我就觉得这从小给我种了关于毅力的种子。我们从小就记住一句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会专注,能专注然后就可以突破。
那时候我在非常长的时间,包括到今天,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较有韧劲儿,比较有毅力的一个人。无论创业做少年商学院,穿越时间周期,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还是做直播,一口气做了五百场,不是自夸,这是从小家庭教育播种的种子。
第二个小故事是,我在参加工作之前,也就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写文章,给国内的几个知名财经媒体写专栏,发表了几百篇文章。那段时间我觉得是这一辈子最好的年华,第一是非常的专注,第二就是成果丰硕,产量高,那时一个月的稿费都过万,读研究生又是公费,所以算是比较富有。
我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我觉得对专注的理解,就是一个词:刻意练习。因为读书期间到刚刚工作那会,没有那么多诱惑或者太多的社交,所以你刻意练习,就会在自己有成果这一方面卓有成效。
第三个故事是,等我做了父亲,去观察三个孩子,我发现今天的孩子,让他们专注太难了,因为有各种的诱惑,主要是电子屏幕,各种的娱乐,等等。所以在专注力这一方面呢,我跟大家一样在比较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头疼,尤其是我们家还是三个男孩。
后来我突然觉得,我对专注力的理解有误。过去我们对专注力的理解就是那种场面,很认真、很勤奋,很刻意、很投入,时间越长越好。虽然孩子专注的时间比较碎片,切换注意力比较频繁,但不能说他没有专注力啊,不能因为他在一个事物上花的时间少,就专注力缺乏或者没有专注力。
所以现在我会去观察孩子在碎片时间专注于做什么事情,而且是那种心中有热爱、眼里放光芒的事物,这个事物哪怕干了十来分钟,如果他特别投入,我都记下来。
因为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外部干扰比较多,当他要切换场景,转移注意力的时候,我不去关注什么事物打破了我们孩子的专注力,我要关注在碎片年代孩子依然可以投入的场景和事物是什么。换个思维,不要光盯着自己失去什么,还是要关注自己在当下的环境中间,发现了什么以及可以得到什么。
上述三个是三代人的故事,大家听到了什么?
我过去为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实践中帮助了非常非常多国内外华人的孩子,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孩子本来就很优秀,所以他们的这种性格特质、专注力,我有大量的样本,加上自己有三个孩子,然后我又不断地学习各种理论,比如说心流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风格理论等等这些都跟专注力有关。
青少年专注力7法则
那么所有这一切对我的启发,我归纳成为这七句话,也就是“青少年专注力7法则”。而这七句话的源头,是来自刚刚所讲的三代人随着时间变迁,随着我们的角色的变化,从儿子到自己再到做父亲,跨越时间期限,我突然知道了什么叫专注力。我突然知道我们一开始说的专注力六大误区,真的不是我们有意犯错,而是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面,或者无意之间就踏入了这些误区的河流里面。
1 莫以时长论英雄,十分钟热度亦可期
我们大部分人对专注力的理解,就是老师经常会拿班里面谁谁谁给孩子做榜样,说你看别人无论阅读、上课,还是写作业,都是踏踏实实趴在那里认真专注的样子。而有的孩子屁股上就像装了个陀螺,每天吊儿郎当,摇头晃脑的。这样的话是不是从来都不绝于耳?
现在我们做父母之后,看到了孩子出现这样的场景,也很头疼。这里面第一个误区就是千万不要“相信”老师的话。意思是老师是好心,但是老师说的呢一定要思辨一下。思辨的意思是不是说趴在那里学的时间越长,专注力越强。专注力跟时间长短没有因果关系,不是时间越长专注力越强。所以你一定要跳出误区,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个木头人,因为很多学生其实在假装学习。
十分钟热度亦可期,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对专注的底层逻辑理解错了,光看到表面现象就是时长,还有孩子那种非常踏实的样子。但是什么叫做专注?如果抛开学术的定义,用大白话解释,专注力就是一个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收心的能力。你有收心的能力,你就有专注力。你在复杂的环境里面收心能力越强,你的专注力就比较强。
所以我说人人都有专注力,人人皆有专注力。但是专注力需要训练,需要刻意练习。比如说很多孩子可能有多动症的倾向或者说真的是多动症,妈妈们就很着急,我给她们推荐过一本书叫做《分心的优势》,了解一下底层逻辑。
在这个情况下呢,我就想到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比如说今天孩子放学回家要做作业,A同学半自觉半被父母敦促地到书房里面关着门开始做各科作业。但是过了十来分钟,就出来上个厕所,倒杯水喝,还走两圈说要活动一下。然后弟弟妹妹不小心在外面拿了一个东西发出声音,他又拉开门缝问怎么了?
B同学呢也是类似的情况,妈妈就受不了了说算了,不要在书房里面了,干脆就在餐桌上坐着写作业吧。孩子坐在这里不是接受妈妈的监控,而是能看清楚当下的环境正在发生什么,反正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分心,就不用在书房里面如坐针毡一样,还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这两种情况,大家会更倾向哪种?
我选第二种情况。你看B虽然外在环境相对嘈杂一些,但是他便于孩子收心。这是非常简单的常识。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小启发,就是但凡孩子如果能够稍微收收心,那么就不要在意形式。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家长经常问我的:孩子做作业或者阅读的时候,听音乐行不行?
上一次我跟大家分享过哈佛教授柯比写的《学习力》这本书,书中提到他还专门做了一个调研:在学校随机找100个样本,发现将近60个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或者走在路上时都会戴着耳机。《科学学习》的作者,也是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也有类似的观点:有时候戴耳机听音乐,不但不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甚至还会促进他的思考和专注。
柯比教授也说,在他的讨论课上,是允许孩子戴上耳机思考的,因为讨论课需要学生准备素材、分析逻辑,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组织语言,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因此戴耳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不用特别介意孩子学习时戴耳机这件事情。
当然肯定会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说孩子在做逻辑性强的数学题目时,听郭德纲的相声或脱口秀,就不太好了。而是应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以上就是针对大家引导孩子日常不要假装学习,跳出一些培养专注力的误区的行动建议,也是今天我说的“十分钟热度亦可期”。
2 先兴趣后学科
直播了接近500场,我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专注力的练习、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的策略这些话题都高度关注重视,都希望立刻马上找到方法,然后呢让孩子能够更加的在当下的环境里面沉浸自律。
而在专注力、费曼学习法和时间管理上,我都说过一句话叫做,先兴趣后学科。
比如说费曼学习法,它的内核不是输出,是解释。但是没有孩子上来就愿意在学科学习上应用费曼学习法的,所以我一再强调,如果你没有应用过费曼学习法,孩子使用时可以先通过兴趣引导孩子了解或者体会到费曼学习法的乐趣,然后将使用的状态和流程迁移到学科学习上。
同理时间管理也是,不要给孩子密密麻麻的时间规划表,先从某个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去运用我的方法做时间管理,然后再迁移到学科学习上,再迁移到整体的时间管理上。
专注力同样也是。专注力的训练,就是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说阅读的专注力,怎么让孩子能够每天在阅读方面愿意投入时间精力?
我们来把阅读专注力当成一个立方体,那么它的“长宽高”究竟是什么?
长度其实是关联式阅读,比如说孩子喜欢看《哈利波特》,就可以延展去看JK罗琳的人物传记、纪录片,还有一些创作背后的花絮。这样能够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背后的故事,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
宽度,比如说孩子阅读《三体》,他不局限于书上的内容,还通过阅读其他匹配的书籍,并借助借助了音频、视频或者纪录片等多媒体的方式来理解《三体》,理解《三体》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这叫宽度。
高度,就是阅读的深度。
我曾经专门做过一场直播,讲让孩子深度阅读的十个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重启书名”。所谓重启书名,就是让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重新为书起1-3个书名,并且解释为什么起这个书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很好玩的活动。重启书名,我们小时候叫做中心思想、总结归纳。而且书名是书名放在书的封面,最显眼的地方,所以不能很晦涩,也不能过度张扬,显得很轻浮、浮躁,要恰如其分的。所以重启书名很锻炼孩子的创想力、逻辑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当然也可以全家人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每个人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重启三个书名,然后大家投投票。这个事情本身很好玩,同时也在提升孩子阅读的专注力。
还有一种叫“穿越式阅读法”。看《乔布斯传》,假如你回到了一九八五年,乔布斯被自己创办的公司的董事会逐出苹果家门,他迈出会议室的门口,准备回家的时候,你碰到了他,你想对他说一番什么样的话?
还有,假如你穿越到了一九九七年,乔布斯重新回归苹果公司,如果你是那个回归的乔布斯,重新回归之后想做一场演讲,你会怎么讲?
这些都是提升孩子阅读的深度的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从阅读的长宽高这三方面用力去引导,而不要只关注孩子阅读时间的长与短,孩子阅读的环境是否很安静,是否不断对他进行鼓励。
3 根据学习风格做倾斜
我跟大家分享过,学习风格至少有四类: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和读写型。每一个孩子在每个阶段。
都是一到两种学习风格的混搭,所以你要关注孩子学习风格非常重要。
那么也就是说在专注的时候,你要聚焦一下,你的孩子在此时此刻他是哪一种学习风格为主?在此基础上,顺应他的学习风格,他的专注会如鱼得水,能够顺顺利利往前推进,否则就是反常识的、反风格的。
具体关于孩子学习风格的内容,之前已经分享过很多次,这里就不赘述了。
4 有目标的精进才有效
很多人都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如果我问你刻意练习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很多朋友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标地每日精进才,所以刻意练习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练习,不是每天练习的时长,甚至不是孩子专注的方法,能够让你每天可持续专注的,其实第一件事情是目标。
就是说,当我们低头走路的时候,不要忘记抬头看天。我们前面都讲的是孩子的状态,如何能够更加的专注,如何能够让孩子快速收心,如何能够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风格,顺势而为,等等。
但是当你希望专注持续更久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目标。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全家来到新加坡,因为孩子们在国内上的是民办学校,不是那种双语或者国际学校,所以他们来了之后英语水平跟别人离得太远了,就不愿意说话了。到现在他们经过刻意练习,英语有了突破。
那么怎么练习呢?先兴趣后学科,怎么样让孩子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我们家三个孩子都是在用一个App 叫“多邻国”。多邻国的通关游戏的会根据你的能力来给你推一些挑战方式,让孩子特别的有挑战欲、好胜心。这样的话让孩子每天学半小时英语,每个人都不累。
但是你要让他持续学三个月,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三个月你怎么样制定目标?比如说分三个阶段,一个阶段三周吧,二十一天。第一阶段就是提升孩子的英文阅读,接着又把阅读目标分成三周阅读的小指标,比如说快慢、流利程度、词汇量,等等。然后从多邻国里面找到相应的练习,然后再做一个精进。
所以有目标的每日精进才叫刻意练习。有了专注力,专注力能够持续并且出成果,目标就变得重要了。
5 时间统计法旁观自己
时间统计法我讲过很多次了,是前苏联的一个科学家柳比歇夫创造的,有一本书就是写他的,叫《奇特的一生》。这个人也很了不起,他是昆虫学家,同时也研究别的学科,也是哲学家,也算是个社会学者、社会学家。
所以他在时间管理上,会记录今天做哪一件事情,用了多长时间。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后悔整理这段时间在一类事情上用了多长时间,然后画波浪曲线来观察。
他说自己基本上在学生时代已经早早地放弃制定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格,但是他发现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大方向要有目标,知道本月本周重点是做什么事情,这样不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时间的奴隶,每天要去适配时间。然后每天晚上睡觉前写一下今天在哪几件事情上花的时间多少,每周每月每季度翻一番,复盘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有一些事情上其实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然而在有一些事情上就有浓厚兴趣。
所以他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本来出版社给他约了一本书,要让他写鸟类昆虫的研究,他也答应了,振振有词,说自己一定在约定时间交稿。结果写到一半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本哲学书,一看刹不住车,废寝忘食,接下来一个月每天都花了一两个小时在看这本书。
后来他就出了一本哲学方面的书,你没有听错。他说,如果我不是统计了自己的时间,每月去归纳总结,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哲学思辨方面还是有天赋的。
所以,时间统计旁观自己,意思是孩子在什么事情上专注,首先不要大而全,从兴趣入手,兴趣入手也不要光注意时间论英雄,十分钟热度也可以锻炼专注力呢,然后根据孩子的学习风格来让他持续专注持续专注。当你持续专注要在一个事情上有突破的时候,请注意要有目标。
当然你有了目标,匹配了学习风格,又有了每天刻意练习的习惯,同时又借助了一些趣味学习的工具,这个时候请注意你很容易陷入时间的漩涡里面,你应该扔掉那个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格,简单记录孩子在专注事情上花的时间长短,然后再以周/月为单位,对比一下,看一看孩子在什么事情总共花了多长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来分析,你刻意练习的时间多与少,你可持续的点在哪里。
这样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某一些事情上更专注,可能有挖掘到自己身上一些新的爱好或潜质。通过时间统计法发现新的潜能,孩子也可能通过时间统计法发现了自己新的专注点。你看,我前面讲的方法都是环环相扣的。
6 游戏化思维不可缺
有家长说,我们就算是先兴趣后学科,但是一旦孩子觉察到你特别想训练他,他就抵触,不愿意配合,怎么办?
那在日常当中用有趣的游戏化的形式,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不就是欲擒故纵,顺水推舟,神不知鬼不觉嘛,对不对?所以游戏化思维不可缺。
我整理了一个清单,就在生活当中应用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这个清单在家里面就可以行动的,小的话题、小的动作、小的行为,可以锻炼孩子专注力。尤其是十岁以下的孩子要玩一玩,当然大了之后也可以参与。你可以把它当成家庭文化的一个很小的趣味练习。
7 简单正念效果佳
之前有一个家长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成年人的正念冥想是不是可以迁移到孩子身上,一开始带着孩子做,至少对情绪管理甚至对专注力是有帮助的。
我一问我就觉得对冥想感兴趣,然后就去看了至少三本这方面的书,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我就爱上了去研究青少年的正念冥想。
我总结了青少年简单正念的三个关键词,或者说是三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成年人的简单正念,或者说成年人的一些正念冥想,不要生搬硬套到孩子身上。
大多数人一谈到正念冥想,因为它本来跟宗教有关,所以就想到盘着脚坐地上时间长。但是孩子天生好动,他不一定能跟着你这么持久的安静的坐着。
正念的本质我觉得是一种觉知,无判断的自我觉知是正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的目的不是在样子上特别的沉静、心流,而是说他们有觉知的意识。
第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正念。
阅读正念、运动正念、各种游戏正念等等。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人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是为了刷牙而刷牙,假如牙齿和牙刷是有生命,那么牙膏又是什么角色?他们又在做什么对话?你能感受一下那个牙齿不再跟牙刷对话的感觉,这里也是正念。
第三,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化的方式做正念练习。
比如说,闭上眼睛,问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感受一下自己的三个身体部位。三个身体部位不要动,而且不要光是手脚,还包括了心脏,甚至别的部位;第二个问题,听一下周围的四种声音,描述出来;第三个问题,感受一下周围的五种味道。
你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玩的方式,很简单,这叫用游戏化的方式去感知。
而这种正念对于专注力,对情绪、对家庭文化,对于我们真正的正念练习,就是自我觉知都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地址:http://dfvalve.xrbh.cn/news/5501.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dfvalve.xrbh.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 条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2008-现在 XRBH.CN 迅博思语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