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就懂了!”近日一个“医生看病让患者去百度”的新闻引起热议。新闻显示,12月16日,湖南新化,一名患者在医院做了检查,诊断为小叶增生,向医生询问检查结果时,医生表示问题不大,患者继续追问病情,医生说“回去百度一下就懂了”,双方因此发生争执。
目前,医院已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医生也已主动承认错误。
不少人都有过“医生态度差,根本不敢问问题”的经历。其实近年来这种言语上的医患冲突并不少见,极端的甚至会发展至武力冲突。
“ 小叶增生 ”作为专医学业术语 ,病人不懂,想要了解更多是很正常的要求。这名医生虽然诊断没有错误,但职业素养仍有待提高。卫生部制定的医学道德规范中就提及一条,“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但是国内现在的医生大多将主要精力着眼于治疗疾病本身,却忽视了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还包括心理慰藉。
这也是为何经常有人提及去美国、欧洲等海外看病,羡慕医生对患者语言和态度亲切,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和慰藉病患心理。
医生是整个医疗供给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国外医生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根据MedScape网站发布的美国2017年医生收入报告,美国全职医生人均年收入为29.4万美元。而美国2017年人均收入为5.77万美元,医生收入是平均收入的5倍以上。
而中国医生的待遇仅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接近。2018《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指出,男性医生年均工资为78702.83元,女性年均工资73294.47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曾经称,中国医护行业的特点是”风险很高、收入很低、付出很多、理解很少"。
但凡有大城市医院看病经验的人都知道,医院从早到晚都是人满为患。中国医生的工作强度大也是公认的。
在“医生看病让病人百度”的新闻下面,也有人介绍自己的看病经历,“ 我后面有好多等待的病人,医生言简意赅,语速加快了好多,不说一些不必要的话是为了大家都可以看到病。”这其实是病人多、医生少的现状下的妥协,如果医生不加快速度,就没办法让更多人实现治疗。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曾经发表文章,2002年到2015年,整个医疗系统总诊疗量从20多亿人次,提高到近80亿人次,增长了近3倍,而执业医师的数量,13年仅仅增长了70%。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调查,有 24%医师能够休完年假,23.6%不休年假,一半医师少休,4.4%医师不知道有年假。
工作强度大,收入不符合预期,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很难做到有耐心、态度好。以湖南“让病人去百度”事件为例,医生耐心多解释几句,让病人安心,也就不会导致后面的进一步冲突。
而沟通上的欠缺,也加剧了病患对医生的不信任,病人就诊时担心医生所开处方和检查是否与医生的收入相关,自行网上百度进行验证的事情也时盈有发生。但是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渠道上,信息繁杂,难辨真假,甚至会干扰医生的诊断,更加加剧冲突。
此外,中国医院实行分级制,三级综合医院的数量是最少的,最多的是分布在农村的未定级医院。好的医生,好的医疗设备多集中在大城市三级医院,对基层诊疗水平的不信任造成病患多往大城市医院跑。
中国公立医院多为非赢利医院,面对人满为患的患者,医院往往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很难有动力去提高服务水平,也很难要求医生去提高职业素养,比如关注病人心理,良好的沟通。
目前以和睦家等为代表的外资医院已经提供了“不仅关注诊治,同时关注服务”的医疗机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