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为了深度体验小红书App、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利用了产品设计的思路,用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多次优化迭代,最终写出了多篇 700+赞、7000+阅读量的笔记。
看到这个成果,你是不是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些步骤,对于做产品的同学一定不陌生:
产品定位、结构设计、数据设计、 可行性验证、1.0版本上线、不断优化迭代,只是这次的产品是“小红书账号”。
本文就给大家详细讲述一下这个过程。
大家都知道,产品经理需要经常关注业内主流的产品,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跟上飞速变化的时代潮流,还可以从中学习新的玩法、新的设计技巧、新的商业模式等等。
但多数产品经理在体验产品时,只简单的体验一下核心功能,再深入一点的人可能会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界面层去逐一拆解分析,再结合一些权威的分析报告,就算是非常全面了。
这些体验方法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我认为如果只是这样去体验、分析,还是比较浅的,因为没有真正成为用户,就难以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使用感受。
这就是我想用产品设计思路、以创作者身份,去深度体验“内容社区平台”的原因。
那为什么选择了小红书呢?
这里源于我之前在体验小红书和抖音的功能时,曾经上传过一个同样的视频作品,在小红书获得了几十个赞,但抖音获得的点赞却寥寥无几,所以我觉得小红书对新账号可能更友好一些。
这次毕竟是从一个新账号做起,所以就选择了小红书平台。
上文提到,我是利用了产品设计的思路,将“小红书账号”看作一款产品,经过产品定位、结构设计、数据设计、 可行性验证、1.0版本上线、不断优化迭代,最终写出了高赞笔记。
下面就是对每个步骤的详细拆解,这部分内容有点长,一定要坚持看完。
体验之前,我先给自己制定了几个可量化的关键指标,用于后续对本次体验进行评估:
时间:1 个月(2021.7.25-2021.8.25)。
点赞量:至少写出一篇500赞以上的笔记。
阅读量:至少写出一篇5000阅读量以上的笔记。
(1)可选主题列举
通过小红书首页中的类别展示及实际使用体验,笔记以“美妆护肤、美食分享、知识分享、高颜值类、生活日常”类型为主。
(2)主题大类确定
对“热度”、“自身能力”、“素材获取难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美妆、美食、高颜值类型的热度虽然很高,但受限于自身能力和素材获取难度,可行性并不高。
生活日常类型虽然素材获取难度不高,但热度中等,且内容上出爆款的难度大,可行性一般。
对上述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主题大类为“知识分享”。
(3)细分领域确定
对“用户特点”、“平台数据”、“自身擅长领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 用户特点:女性用户占比在80%以上,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多为大学生、上班族、宝妈。
- 平台数据:借助平台搜索功能,可收集到各个关键词下已有的笔记数量。
- 自身擅长领域:对心理学、商业、沟通、管理主题具备一定优势。
对上述信息进行综合评估,选定细分领域为“沟通”。
(4)用户调研
对身边使用小红书的朋友进行调研(访谈为主),确定出最容易遇到的两类沟通场景:家庭场景和工作场景。
其中家庭场景下遇到沟通失败的频率会更高,也更影响幸福指数,所以选定话题为“家庭场景下的沟通技巧”。
(5)产品价值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确定该账号提供的产品价值为:
分享与家人间的沟通技巧,帮助用户解决家庭场景下的沟通问题,拥有更和谐的家庭氛围。
(1)笔记形式确定
确定好主题后,接下来需要确定产品以何种形式提供服务,考察小红书平台现有的形式主要有:视频、图片、文字、图片+文字。
考虑到主题的信息密度高的特点,为降低用户的阅读成本,提高用户的接受度,选择了视频形式。
(注: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分析维度比较少,只考虑到了“用户接受度”,没有考虑“自身的优势”及“制作成本”等维度,直接导致了1.0版本的失败。)。
(2)笔记结构确定
借鉴文章写作结构,笔记结构确定为:用实际例子引出笔记主题、知识讲解、总结、提醒点赞收藏。
受限于小红书平台功能,产品主要依据平台统计的浏览量、点赞/评论/收藏量、粉丝数来判断产品效果。
也可通过不同笔记间的数据差异进行A/B测试。
确定好上述内容后,需要制作MVP,找到潜在用户验证想法。
此处由于产品特殊,使用口述方式,询问潜在用户“假如有一个账号每天更新家庭场景下的沟通技巧视频,你愿意关注吗?”
简单验证想法可行后,开始着手第一个版本的设计、开发、发布。
(注:该步骤仅凭“口述产品效果”,得到了误差较大的调研结果,也是导致1.0版本失败的原因之一。)。
(1)主题确定
根据上述设计,开始正式制作第一条笔记。
根据之前从用户调研时收集到的用户沟通痛点,确定主题为“非暴力沟通”。
(2)设计&开发流程
创作文字内容->使用剪映App“一键成片”生成视频->添加字幕->设置封面->导出视频。
(3)发布流程
设置标题、副标题->上传视频->选择背景音乐->发布。
(4)上线观测
1.0版本笔记发布后,仅有几十个浏览量,几乎没有点赞收藏,数据表现证明用户并没有被打动。
(5)原因分析
1.0版本的数据非常惨淡,我只能通过用户调研寻找问题所在,我将1.0版本的视频笔记发给目标用户,仔细询问观看体验,收集到的反馈为:
视频太长,看到一半就想关了、说教太多,有些枯燥乏味、视频中图片的质量不高等等。
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
(1)1.1版本
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了视频文案、时长、图片等,重新发布1.1版本的视频笔记。
浏览量没有明显改善,点赞数略有起色,但也只有个位数,数据表现依然不佳。
(上图为1.1版本视频笔记截图)
再次进行用户调研:
收到的反馈是“较上一版本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动力看完”。
竞品分析:
数据上看,只局部优化的方向不对,问题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于是搜索了一些以沟通为主题的大V账号,例如“脱不花”“樊登读书”等,尽可能的分析他们之间的共性,以及与我制作的视频之间的差距。
发现:
这些账号发布的视频笔记,都是具有感染力及影响力的真人出镜,以讲课的形式更容易得到用户喜欢。
若是纯文字+图片制作的视频形式的笔记需要一定水平的视频制作能力,使用一键生成的视频无法吸引用户观看,需要尝试其他形式。
结论:
竞品调研时关注到一种“文字+精美封面”的知识分享类笔记,只要内容真的有价值,也能够吸引大量点赞,于是决定修正笔记形式,修改为更具优势、制作成本更低的文字形式。
(2)2.0版本
修改笔记为“文字+精美封面”形式。
本次调整后效果较好,收到了几十个点赞、几百次浏览,虽然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至少证明优化的方向对了。
(上图为2.0版本文字笔记截图)
对2.0版本的几篇笔记进行数据分析、对该形式的竞品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学习大V传授的一些写笔记技巧,得出下述结论:
(3)2.1版本
根据2.0版本总结的4条优化点,写了一篇题为“一份情侣沟通指南”的文字笔记。
数据明显好于之前的几篇,最终收到了700+点赞,7000+浏览。
至此,经过多个版本迭代,当初制定的量化目标终于达成,体验结束。
(上图为2.1版本文字笔记截图)
历经磨难,目标终于达成了,但不着急庆祝,还有最重要的复盘环节,我从“账号作者”和“产品设计”两个纬度进行了复盘:
(1)对新手创作者较为友好
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逻辑和个性化推荐算法避免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让新手创作者也有出爆款的可能。
(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逻辑,指的是一篇笔记发布后,平台会先推荐给少量用户,根据赞评藏的数据来综合判断是否给予更大的流量,只有内容足够好,才能不断获得更大的流量池)。
首页为双排信息流展示,且可自定义设置封面,给读者以预期,对比抖音类的沉浸式体验,对新手创作者比较友好。
每篇笔记都是单独计算推送的流量,大V只是比新手创作者拥有粉丝量优势,并不会因此而增加流量扶持,所以经常见到很多大V也会有不过百赞的笔记,这个机制可以促使创作者不停产出优质内容。
提供了很多创作者帮扶策略,例如粉丝量/点赞量阶段性达标提醒、笔记周报、官方出品的免费课程等。创作者源源不断创作优质内容,才能维持社区的活力。
社区电商打通,创作者积累一定粉丝量后,可以直接带货变现,增加了创作者的创作动力。
(2)社区特色鲜明
用户群组成:
女性用户占了绝大多数,导致社区内容也更偏女性化,对拓展男性市场有一定阻力。
(3)社交氛围不足
多数围绕作品进行讨论,用户私聊的动力不足,难以扩展社交关系。
缺少好友推荐,熟人社交氛围一般,无法沉淀熟人社交关系,导致粉丝较少、只分享日常生活的创作者消退分享热情。
选定为视频类型时,没有考虑自身的优势及可行性等,导致选择了不适合的笔记类型。
1.0版本之前没有提前做细致的竞品分析,导致1.0版本的数据很差。
可行性验证时,仅凭口述产品效果,很容易得到误差较大的调研结果,应尽量具象化。
因为我目前在社交领域做产品,对社区类的主流产品也比较关注,所以选定“小红书”为深度体验对象,你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去深度体验你所在行业的其他产品~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用产品思维从0到1做小红书账号的全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哇哈哈
来源:哇哈哈
扫一扫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