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1
“龘”字火出圈
近日,2024年春晚主题、主标识正式官宣。其中,以“龘”字为题眼,登上热搜。“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形容龙腾飞的样子,含义为昂扬而热烈。“龘”字所蕴含的寓意,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而且符合公众的审美情趣,二者的融合更能凸显“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一主题。
针对“龘”字走红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够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应该注重创新方式,寻找如何用新的方式来表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正如“龘”字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创新的方式和现代审美相结合,传统文化就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来源:红网 张宝静)
◆时评2
别把功利主义同人文学科划等号
难道文科就是“舔”吗?这种描述恐怕未必恰当。从古至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不是“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心不是“舔”;“意寄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坚定信仰不是“舔”。如果单纯从现实功利的角度看文科,那么何来坚贞不屈、慨然赴难的文人风骨?何来居安思危、忠言进谏的如镜直臣?何来史笔如铁、不畏权贵的著史传统?
一段时间以来,“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古语有云,“文”以载道,以“文”明道。文科并非庸俗之学科,实乃思想之学科。帕斯卡尔曾经在《思想录》一书中说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文科的作用更多是立时代之潮头,应人民之关切,发思想之先声。
(来源:红网 梁宇飞)
◆时评3
王志珍院士是真正“大写的人”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登台演讲,因为脚上那双已经老化的鞋不停掉落碎屑,她自嘲“出了洋相”。这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无数网友,让人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纯粹质朴的作风操守、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以及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科学家身上承载着光荣的使命和伟大的事业,他们是中国人精神脊梁的力量支撑,他们是中国人爱党爱国的精神写照,他们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勇敢拼搏、锐意进取、敢于斗争的品格标识。我们坚信,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大写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我们的征途一定会璀璨光明。
(来源:红网 段官敬)
◆时评4
凡人善举动人心
凡人善举,最为动人。捐款千万资助贫困学子的“钢铁院士”崔崑,生活节俭却将毕生积蓄捐献公益事业的女空降兵马旭,诠释着克己奉公的人生价值;三闯火海的李道洲,踏入冰湖救人的拉齐尼·巴依卡,展现着舍己为人的人间大义……细数历届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道德真谛,以凡人善举筑起精神高地。这些“平凡英雄”,把嘉言懿行融入日常生活,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来源:人民日报 杨丹)
◆时评5
人才就是未来
培育人才,方能引领未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抉择。要充分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切实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人才工作,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推出“雄才十六条”,大力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引进培育“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聚集新人才。
(来源:人民网 黄津晓虎)
◆时评6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挖掘古诗词魅力,把其中的家国情怀与奋进新征程相结合,以古人之志抒今人之情,成就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渠道的《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挖掘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把握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我们就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李月娥)
◆时评7
年度词里的“人工智能”
当然从语言角度看,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单一词汇,而是一个语言丛,带来了一系列技术语言的日常化。2023年因为人工智能而在普罗大众中普及的词汇太多了,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等等等。人工智能革命不仅开启了新赛道,更改变了所有赛道的玩法,包括日常语言的使用。沉淀为一句话——新技术带来了新语言。
(来源:光明网)
◆时评8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抗御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又一次看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天灾无情人有情,风雨多经志弥坚。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惧艰险、不畏苦难的英雄气概,自古就有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奋斗精神。这种熔铸进我们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正是战胜地震、冰雪、暴雨等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撑。灾难不能让我们屈服,我们也终将战胜灾难。
(来源:人民网 鲁阳)
◆时评9
“早餐奶奶”毛师花去世
12月18日,90岁的“早餐奶奶”毛师花与世长辞。这位摆早餐摊的老人,坚持5角钱早餐,27年如一日。在黄坛口乡长大的孩子,大多吃过她亲手制作的早餐,都亲切地唤她为“早餐奶奶”。
数九寒冬,“早餐奶奶”的身形已经远去,但她带来的温暖仍在绵延。从蹬三轮为三百多个孩子铺就求学之路的白方礼,到用退休金补贴卖5角钱早餐的毛师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本色,用信仰与坚持照亮了世界的一角,让我们看到和相信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事迹或许没有多么惊心动魄,却如涓涓细流般,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来源:红网 王端端)
◆时评10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阖家欢乐、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美好日子。“中国年”上升为“世界年”,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折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春节,寓意新的开始、新的生机,饱含人们对万象更新的期盼。在国与国相互依存、人与人命运与共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拥抱春节、“中国年”变为“世界年”,何尝不是在期待与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未来。从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走来,“中国年”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彰显中华文明的深沉魅力与深远影响力,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写下重要一页。
(来源:大江网 段官敬)
-END-
河北金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出版社河北分社
打造中国负责任的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