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早盘开盘前,一行两会三位重量级的领导同时发声,市场低开高走大涨,午后主管金融的副总理又公开对股市发表看法,高层稳定股市的意图不言而喻,政策底已经明确给出了,即当天创下的2449点,这也是2014年11月以来的新低,网上关于政策底和市场底的讨论也引发热议。
温故知新,今天来梳理一下历史上几次“大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2005年6月,上证指数998点
从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时上证指数最高2245点,到2005年6月最低跌到998点,这期间四年尽管我们的经济高速增长,但股市指数却被腰斩,中间虽然偶尔略有反弹,但市场走势总体向下,2005年是熊市的尾端,这轮大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股减持的政策造成的。
仔细分解一下这4年的下跌,大概分几个波段:
1、2001年6月14日2245点到2002年1月29日1339点,这波下跌历时7个月,区间指数跌幅38%,如图:
这期间只有一次小波段反弹,即2001年11月初到12月初,历时不到一个月,从1550反弹到1776点,涨幅约10%,然后又一路下跌到2002年1月29日到1339点后,才开始一轮更大级别点反弹。
PS: 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1月23日,上证指数在1346点位置就来了一个涨幅6.35%长阳线,然后接下来几天就回调再次探底确认,并于1月29日创出新低1339点后再被拉起,然后开始一波反弹。
2、2002年1月29日开始反弹后,时间持续到3月中下旬,大约反弹24%后就开始高位横盘到4月月底,然后又下跌到6月初,当时市场有传闻利好,所以6月6跟来大阳线,最经典的剧情是在6月24日上演,利好正式出台,历时一年的下跌后,国家宣布停止国有企业减持,6月24日上证指数几乎涨停,大涨9.25%,因为这波下跌就是因为国有企业减持造成的,所以消息出来后,股市放巨量涨停,创出当时的历史天量530亿,如下图:
3、 然而既便如此,股市仍没就此反转,从第二天创出当时反弹新高1748点后就又一路下跌到2003年1月8日,时间长达半年,并且于1月8日创下新低2245点以来点新低1311点,并且又从1311点反弹到4月16日到1649点,如图
4、2003年4月开始又一路下跌到11月13日,跌了半年,并再次创出新低1307点后,才开始一轮最大的反弹,从1307点反弹到1783点, 历时近5个月,反弹幅度35%,如图:
这一轮反弹也是2001年6月2245点以来最大的一波反弹,时间持续也最长,然而离国家停止国有企业减持一年多了,股市仍没回到原来的2245点位置,1783点之后股市又是一路下跌。
5、2004年4月8日1783点到2005年6月6日998点,又历时一年2个月,如图:
从2002年开始,1300点就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铁底,从2002 年到2004年三季度,上证指数曾先后有几次跌破1300点后,立马展开一波像样的反弹。2004 年9月9日上证指数跌破1300点后,三个交易日内收回,然后一波快速上涨。如图:
然后到2004年10月,指数开始在1300点附近展开了拉锯战。上证综指先后在10月22日、26日,11月2日、5日、8日、9日,12月13日、15日,先后八次盘中击穿1300点然后又被拉回。但无奈大势所趋、趋势不可阻挡,到2004年 12月17日,上证指数第九次跌破1300点后,终于再难收回,预示着指数进入到下一个台阶区间。1300点的铁底被跌破,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跌破1300意味着技术上看所有的支撑位基本都被跌穿了,再往前找就要看到1999 年“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的低点了,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连1048点都跌破了,最低到998点。
2004年12月中下旬守了2年多的1300点铁底被正式跌破(当时1300点的意义,有点像这几年的2638点,也是被守了2年多),时隔一个月,于2005年1月24 日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至1‰,继而引发市场在2月份的一波小反弹,但降印花税都没能让市场反转,反弹仅仅持续了一个月,3月份开始市场继续下跌,到6月份上证指数先后跌破了“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以及极具心理影响力的整数点位1000点关口,最终上证综指到2005年6月30日达到998点才企稳。
回顾这一轮长达四五年的熊市历程,“政策底”在2005 年2月前后就已经非常明确了,一是在1月24日降低了印花税,二是2月16日保险资金入市,那一天,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这也意味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市场底”在 2005年6月30日出现,上证指数最低到了998点。然而“基本面底”出现的时间则更晚,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是持续下滑的,很多公司的“基本面底”差不多要到2006年二季度左右才见底。也就是说,在2005年市场寻底过程中,“市场底”大约滞后“政策底”四个月左右,而“基本面底”大约在政策底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指数见底后,个股还会有分化,基本面好、业绩好的公司可能会随着指数见底,但基本面差的个股就是指数见底了,它自身都难以见底。
二、2008年10月,上证指数 1664点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金融海啸,BDI指数从万点以上直泻而下,中国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双防”到推出“四万亿”的方向性转变,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跌到了2008年10月最低的1664点,下跌幅度之深、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见、史上第一。
2008年A股市场从趋势上基本上就是一路下跌,中间除了4月23日降低印花税有过一周左右时间的反弹,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反弹,下跌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结构上看,2008年呈现出了无差异化的普跌,2008年在全市场普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行业板块有绝对收益,也几乎没有个股有绝对正收益,2008年基本上所有股票全军覆没,99%的个股下跌,近 80%的个股跌幅超过50%。按2007年7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统计的话,1377 个上市公司中2008年上涨的公司仅有17个。
对比前面的998点大底的形成,998点历时4年,时间更长,中间还有几次波段反弹,而2008年的1664点大底简单得多,几乎就是一路下跌。
这期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最低跌到了1802 点,从2007年10月18日的6124点到1802年,整整11个月,9月18日晚,国家出台了救市三大政策,一是印花税从双边改为单边征收、卖出征收千分之一,二是汇金公司直接入市、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是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9月25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股份行为指引》第七条作出修订,放宽相关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敏感期限制。
三大救市政策利好下,第二天9月19日上证综指大涨9.5%,两市全线涨停,指数涨停,上次指数涨停还是发生在2002年6月24日,在救市政策出台后的五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0%,最高摸到了2333点。很多人觉得,这种情况下市场总该见底了吧,无论是下跌幅度、估值水平、还是政策支持,都到位了,可惜就是好景不长,9月的小反弹周期十分短暂,仅维持了半个月A股便再度下跌。
虽然10月份央行频繁下调利率,然而市场情绪没有任何好转迹象。10月9日,央行再度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并暂免征收利息税。10月22日,央行决定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10月30日,央行月内再度降息0.27%。整体来看,虽然这段时间政策利好消息不断,但A股仍下跌了18%之多。更要命的是,10月份最后上证指数跌破了1800点,即三大救市政策出台时的低点,最后到了1664点,此时的市场恐慌是达到了极致,因为能够想到的政策都已经出台,而指数所有支撑位又全部跌破,1664以下再要找低点就要看到2005年6月份的998点了,设身处地点想一想当时的股民会是什么心理?比这次大跌可厉害多了。
2008年寻底过程中,股市的“政策底”大概在4月份就已经出现了,即降低印花税,然而将印花税都没像样的反弹,9 月份的三大救市政策对股市的支持力度更为直截明确,而且从9月份以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整体开始了明确转向,央行分别于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 25日四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以后,央行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到 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政策转向的顶点,国务院提出了“四万亿”投资的刺激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股市才从信心上真正反转了。
最后用一张图来直观说明这轮是如何从6124点到1644点的。
三、第三个大底是2013年6月25日1849点,被笑称鸦片战争底,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政策底,又被戏称建国底的1949点
1664点之后,股市经历一波小牛市,从2008年10月1664点到2009年8月3478点,翻了一倍之多,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09 年的“V 型”反转后,大多数经济增长指标在2010年达到了最高点,由于当时很多观点认为经济将要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企业在2010年大幅扩大了产能进行了大量资本支出,从而使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但新一轮周期的幻觉很快消失,到2011年我们经济面对的是通胀上涨、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指标全面滑落的不利局面,股市大约从2011年4月开始,一直到 2012年12月,出现了趋势性的下跌,如图:
股市从2011年二季度就开始下跌,但更痛苦的是在2012年,2012年从5月到11月,上证指数差不多是月线七连阴,除了9月小幅上涨1.9%,其余月份均为下跌,指数累计下跌幅度达19%,其中权重股持续走弱,指数有几次维稳行情,但最后都破位下跌,大盘指数在12月4日曾经跌到了1949点,被市场笑称“建国底”。
5月3日至7月31日,大盘单边回落4个月下跌14%。这里面有各种利空,最大的是有关“国际板”的消息。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八部门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制度规则,认真做好相关技术准备,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市场认为国际板将再度提上日程并将大量分流A股流动性,6月4日大盘暴跌。
2012 年市场还会在谈论 GDP 增速是否要“保八”的问题,但形势的变化发展远比想象得要快,“保八”根本没有来得及过渡,GDP 增速就已经进入到“7%”的运行区间。经济下行使得市场情绪非常悲观,可以说A股的情绪到了极度悲观的状态,虽然期间有各种利好消息,但市场都不予理会。
4 月 28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解决新股发行的“三高问题”,同日,交易所将A股交易费用降低 25%。6 月 20 日,证监会将所有境外投资者的持股限制由 20%提高到 30%,以及央行在5 月 12 日、6 月 8 日和 7 月 6 日接连宣布降准降息,市场都丝毫没有企稳回升的迹象。
9 月 28 日,维稳十八大的工作点需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等多家保险巨头三天加仓超过 100亿,汇金公司加仓大型银行股,使上证指数保住 2000 点并扭转了被动的局面。10 月 16 日,证监会将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由此前的 1/3 升至 49%。然而直至 11 月 8 日十八大召开市场仍然处于震荡下跌的通道中。11 月 16日,IPO 再度暂停,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事实上新股发行已经处于停歇的状态,最终上证综指在 2012 年 12 月4日到达了最低点 1949 点。
然后从1949点反弹到2013年2月点2444点后,又再次一路下跌,直到2013年6月25日创下1849点的鸦片战争底才是真的市场底。
对比以上998点、1664点和1849点三个历史大底,第一个998点的形成是最复杂的,时间周期也最长,耗时4年,诱因是当初错误的政策即支持国有企业减持;1664点更多的是因为之前那波涨太多,后面遇到2008年金融危机,一方面是涨太多了,另一方面是恰逢全球金融危机,1849点主要是国内经济形势下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998点时,目前市值前几名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石化和中国人寿都还没上市,这些大部分都是2006年到2007年才上市,而且那时候上市公司的数量比现在也少很多,尤其是这些年,我们IPO提速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已经比之前任何一次底部多了很多,所以目前2000多点,也不亚于当初1000多点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我们这次下跌的原因与以往都不同,外因多了贸易战多因素,内因倒和998点那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展开多说,所以想提醒大家还是需要多一份谨慎,目前内忧外患,美股还处于历史高位,经济最快也要明年才可能见底。
注:这篇文章要查阅很多资料,其中有参考网上的资料,前后写了几天,耗时近10个小时,由于时间关系,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梳理998点以来三次历史大底部的形成过程,看官们也可以通过此文来了解A股过去的历史,以古知今,欢迎大家多转发收藏。明天再写下一篇头条文章,结合历史,从技术面、宏观经济层面以及外部因素来分析研判这轮下跌的市场底会在哪里?敬请关注留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A股历史上的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形成过程】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news/847.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