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和上进之间,我选择上夜校。”新年伊始,苏州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夜校班,吸引6000多人报名,近六成在35周岁以下。“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时尚选择。高校开夜校何以“出圈”?青年扎堆“回炉”凸显哪些需求?半月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研。
2小时“抢光”7门课
春节前最后一课,晚上6点出头,32岁的庄安愚第一个来到教室。自从报上苏大夜校的“ChatGPT数字化转型初级培训班”,他的手机导航软件就多了一个新坐标——苏大北校区工科楼。
“刷多少节网课和短视频,都抵不上一节‘大牛’博导的线下课。”庄安愚是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团委副书记,他告诉半月谈记者,培训班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赵朋朋领衔授课,“赵老师一语道破ChatGPT的本质是词语接龙,让我豁然开朗。”
▲苏州大学夜校ChatGPT初级班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隔壁古典舞教室里,“二娃宝妈”袁静也在老师指导下细抠每一个动作。“和市面上其他兴趣班相比,这边15节课880元,还是小班化教学,性价比很高。”
苏大继续教育学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鲍小娟介绍,2023年下半年开始,就有不少网友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希望开设夜校班,经过问卷调查等分析准备,今年1月初,首期夜校推出兴趣类、技能类等29门课程,教学团队以本校各专业老师为主,校外选聘为补充。根据学员反馈,二期课程发展到48门,更加贴近苏大学科专业,教学点也从老校区扩展到新校区,辐射范围更广。
1月26日下午1点,随着二期课程开放报名,鲍小娟的企业微信瞬间“炸了锅”。“每个群上限200人,一下子就新增了四五个群。”短短几分钟,咨询群列表就被“99+”的未读消息刷屏,2小时就有7门课报满,中医养生、美妆、外语、非遗类课程最受欢迎。截至1月底已有36个群,近7000人咨询报名。
青年“回炉”凸显哪些需求
——充电。庄安愚说,当下,应用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你不会被AI淘汰,但会被用AI的人淘汰。要克服能力焦虑,就得不断学习。”虽然夜校结业证书不等于职业技能证书,但庄安愚笃定继续报名中高级课程,“比起那张证书,我更在乎在这里学到真本领”。
——解压。袁静说,在外资企业工作,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压力自不必说,但她觉得,每周总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忙碌中静下心来。“上夜校的两个小时里,我是自己的主人。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工作各方面的挑战。”
——社交。“夜校班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有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工作背景,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们走到一起,但看具体问题又有不同的视角,所以经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华通三区居委会工作的费黎芹告诉半月谈记者,夜校期间她结识了两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打卡学校周边的咖啡店,谈谈人生,聊聊际遇,还约好了一起吃饭。”
“吴文化与苏州话”授课团队成员、苏大“说苏哉”协会秘书长车玉茜认为,高校开夜校“出圈”,在满足当下社会青年多层次需求的同时,也映照出高校传统课程体系有待改进的环节,“大学可以通过夜校感知到社会上要什么、缺什么,进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在校生提前储备好相关素养和技能”。
“网红”变“长红”,关键靠内容
近年来,“夜校”这个富有年代感的名词在公众视野逐渐升温。苏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缪世林认为,早些年,大学夜校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的,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夜校学员更看重自我提升。
▲苏州大学夜校古典舞培训班
“这就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积极转型,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在缪世林看来,夜校学员背景多元,日常管理并不容易。“我们长期开展社会培训,服务保障团队近百人,管理机制也相对成熟。接下来,我们仍要不断反思、改进,探索出更多类似夜校的好办法,把高校教育资源送到想要学习的人群身边。”
“夜校不能像只在夜间短暂开放的昙花,从‘网红’变‘长红’,关键还得靠内容。”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罗逾兰认为,综合性高校通过夜校、研学等方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也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设分众化的社会培训课程;开放大学承担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运行职责,更要发挥好省、市、县系统办学和社会教育布点广泛的优势,为在职学习者就近学习及跨地区流动学习提供便利。
采访中,也有高校管理人士坦言:“社会服务虽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不少高校并不重视。”有的校领导认为,搞对外培训可以,但不要过多占用一线资源,担心打扰教学和科研。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在上班和上进之间,我选择上夜校。”高校开夜校,怎么就火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news/8570.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