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根
6月10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负责人,针对微博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并决定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同时,要求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新浪微博依法从严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简言之,接下来广大网民将看到七天内微博热搜定格在6月10日15时。当然,下一周会不会出现热搜报复性回潮还未可知。现下来,“微博热搜停更”也将活久见地成了其他各大媒体平台的热搜。关于“微博被整改”的事件,各平台评论区的评价都十分统一。简单来说,大家对此事的评价总结起来都是八个字——喜大普奔、喜闻乐见。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微博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平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平民性,为受众获取及时资讯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微博热搜榜更是汇聚了微博用户最为关心的事件,但也成为许多问题滋生的土壤,新浪热搜到底怎么了?
虚假信息谁之过?
微博用户基本上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微博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小黄文”广告。更恶劣的是,一些营销号上,这种赤裸裸的博文推送随时出现。表面岁月静好的博文下,却被强行送进一些不堪入目的广告,微博“渣浪”之称名副其实。
虚假信息铺天盖地,营销广告见缝插针,这种风气的形成是谁之过?
勒温提出了“把关人”概念,何为“把关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食品的流通必须经过各种渠道,而渠道必定存在不少的门坎,就随之产生了把关人。在新闻选择中,传播者作为把关人,对信息或新闻的进与出必须进行判断和决定,从而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就微博传播领域而言,把关人效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微博运营商和用户自身。其中,微博运营商的把关是微博把关的主要方面。微博热搜榜是微博中各种热门话题的集中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也能让微博用户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最新、最热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微博运营商的把关显得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用户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内容。但不难发现,现如今的微博热搜榜展现的部分内容有的哗众取宠,庸俗不堪,有的细小琐碎,完全和明星有关,有的甚至无端贴标签,传播虚假或者未经证实的信息。
微博热搜背后,其实是“热搜生意”大行其道。事实上,2年前,微博就启动热搜领域为期一周的下线整改。2018年1月27日,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被北京市网信办约谈,被指“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等多项问题。随后,微博启动热搜领域为期一周的下线整改。
在当时的调查中,就有记者扒出了热搜榜背后的惊人内幕,即一些企业及娱乐业者为获取关注和流量,进行有组织的刷榜行为,微博热搜黑灰产业链由此诞生。
2018年年初,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微博运营体系中,做“热搜生意”的不在少数。从购买热门关键词、广告推荐位到修改认证、购买粉丝、转评赞等,每项数据生意都有着明码标价,甚至还有专门的课程传授这项“技术”。有卖家宣称,热搜前十的售价仅为2万元,而关键词广告位等均可购买。
当舆论的传导被资本控制,你看到的热搜也不过是资本想让你看到的热搜。难以否认,这就是微博面临的现状,微博正在逐渐演化成乌合之众的聚集地。而正如《乌合之众》里所言:“ 乌合之众的脑子里只有一种正义,那就是——数量即正义。”于是,理智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在网上发声,而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坏人的嚣张,正是好人的沉默。
娱乐至死的热搜
互联网2.0时代以来,信息传播就进入了碎片化传播的新时期。“碎片化”,顾名思义,即原本完整的东西碎片成了诸多的零块。碎片化传播有两个层面: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主要是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不仅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
回到微博热搜,微博热搜榜的诞生正是碎片化传播的结果。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但作为信息生产者议程设置的功能却未改变。
议程设置的概念在1972年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他认为在选举中,大众媒介所重点报道的问题会影响选民所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如果把大众媒介当作把关人,那么这个把关人的倾向和价值观会极大地影响当地民众的关注焦点。可以说,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和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是成正相关的。
简单来说,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受众对某一事件的意见或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谈论事件的先后顺序。微博热搜榜信息传播正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其作用是通过设置顺序引导舆论。微博热搜榜根据话题讨论量、转发量和评论量等数据信息,推出爆炸性话题、热门话题。话题以参与人数的多少排列顺序,从而使得排序越靠前的内容越能快速被网民关注并引发更大规模的传播。
于是,在传播过程中原本碎片化的信息经过微博热搜榜被集中成为一个整体,但似乎微博正在成为娱乐的舞台,而不是一个信息的集合。因为一打开热搜榜,娱乐的信息扑面而来。
从罗志祥到蔡徐坤,从《青春有你》到肖战事件,单纯娱乐的信息在日常的热搜榜中占据了更加大的比重。微博热搜榜越来越倾向于展现娱乐化和琐碎化的东西。而这些资讯,除了为民众增加一点额外的谈资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实际意义。反而对微博用户有一个不太正确的引导和暗示,使大家过度留恋于表面的娱乐,而忽视了真正有意义和值得关注的事情。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担忧的一样,我们正在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所有的行业都成为了娱乐的附庸,并最终走向毁灭。这在微博中体现为热搜榜的各大板块都心甘情愿接受娱乐的支配,从经济和营销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娱乐新闻。从长远来看,过度追求利益将会丧失真正有价值的受众。
此外,泛娱乐化的盛行将反作用于新闻的传播。为了迎合受众的趣味,部分营销号甚至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盲目地强调娱乐性。长此以往,新闻将走向庸俗化、低趣味化,而这些不良现象将严重危害到传媒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此看来,微博想要真正的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设置合理的议程。尽量多对社会重大事件和与民生相关的事件进行报道,控制琐碎无用的娱乐信息的数量。同时,矫正微博热搜榜,使之走上均衡分布的道路,使其议程设置功能发挥良性的互动作用。
微博热搜论战频发
我们不能否认微博热搜榜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热搜榜的存在体现了个性化时代的“使用与满足”。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传播中受众都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因为种种不同的动机而接触媒介,通过使用媒介而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微博作为当今影响较大的媒介,拥有庞大且繁杂的用户群体,这就意味着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并希望在微博中得到满足。
微博用户的需求分为3个方面:获取资讯、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微博把一定时间段内的热点及重大事件展示到热搜榜,便于用户对热度的把握和认识。同时为用户节省了时间,满足了他们获取资讯的需求。其次,微博作为一个容易接近的公共平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只要进行注册网民就能畅所欲言。平民化的接近方式给与了民众平等的话语权。此外,由于匿名性,微博提供了一个成本更低的情感释放的平台,这也是娱乐信息盘踞热搜榜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对热搜榜上的话题表达喜欢或者嫌恶的观点,这也满足了用户情感发泄的需求。
微博虽然赋予了用户一定的话语权,使其可以发布或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形成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观念和立场的限制,会导致论战的爆发,甚至由网络空间追溯到现实社会,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对别人施加网络暴力。
在微博热搜中,有关明星的报道层出不穷。对于某个明星的报道,往往会引发粉丝之间的论战,热搜榜的评论区也成为了不文明语言的汇聚地。这样的论战,日积月累,无休无止。即使论战得以暂时平静,也会在特定的事件中被重提,从而引发又一轮的混战。
我们不能怀疑微博热搜榜作为微博重要功能模板的媒介传播的功能。事实上,微博热搜榜的存在打破了地理位置和空间环境对于民众接收信息的限制,使全民接收到的信息量增多。但与此同时,微博热搜存在的信息安全性无法保障、信息传播的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不仅限于微博,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热搜皆异曲同工。“微博被整改”只是互联网时代发出的一个信号,如若此时不重视,热搜终变热“馊”。
本文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7041.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dfvalve.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