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推动祖国核动力事业澎湃前行
——记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
彭士禄院士(资料照片)。
3月30日,渤海之滨。天空蔚蓝澄澈,海面碧波万顷。这一天,彭士禄院士的骨灰被撒入大海。彭士禄将与他热爱的核潜艇相伴,永远守卫着祖国的大海。
今年3月22日,这位96岁的老人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面对这么多头衔,彭士禄更喜欢称自己“永远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一个准则——
只要祖国需要
彭士禄的父亲是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
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刻苦学习。
如此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无比深厚。
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时,彭士禄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中央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的留学生改行学习原子能专业。面对愿不愿意改行的问题,年轻的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从此,他的人生就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祖国需要”,成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从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无不倾注了他的汗水和心血。
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彭士禄将毕生智慧都倾注于科技报国上;奋斗不息、躬耕不止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澎湃着信仰的力量。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彭士禄这样说。
两件大事——
造核潜艇、建核电站
“我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一是建核电站。”彭士禄表示。
核潜艇被认为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曾经,人们寄希望苏联给予核潜艇研制技术援助,但苏联没有答应。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彭士禄受命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彭士禄被人们称为“彭拍板”“彭大胆”。他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
“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赶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他说。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让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彭士禄等核动力专家的心愿。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又全身心地扑到核电站的筹备和建设中去。
他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秦山二期核电站筹建时,彭士禄提出光靠外国不是办法,向中央领导建议“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核电站”。
“后来就确定搞60万千瓦,自力更生、以我为主来设计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说,“一定要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个心愿——
“祖国”是贯穿其中关键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这个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一度都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直到几十年后,隐姓埋名30年的彭士禄,才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走进人们的视野。
有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不同意。“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禄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晚年的彭士禄说,他有三个心愿——
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
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
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这三个心愿中,“祖国”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
2020年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已经95岁的彭士禄念念不忘的还是国家的核事业。“我们核工业必须做大做强,新一代的核工业人,要努力加油干,你们是最棒的。”
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
在老一辈核工业人耕耘、开荒的大路上,中国核事业正继续澎湃前行。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高敬、张泉)
新华社发
本文地址:http://dfvalve.xrbh.cn/quote/7363.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dfvalve.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