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候特点:暑与湿
夏季为暑邪当令,暑邪是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多夹湿。
暑邪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必见阳热之象;
2、暑邪上犯,扰及心神;
3、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4、暑多挟湿。夏季气候炎热,且多雨,故暑邪常兼挟湿邪同时侵袭发病。
湿邪致病特点: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
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夏季暑湿致病的两大趋向性:
夏季,暑邪当令,脾主湿,故会导致暑湿、暑热的发生。
一、调好脾胃关,悠然过夏天。(针对自身脾胃虚弱者)
表现:脾胃虚弱症,可见食少,纳差,便溏,或腹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或心悸,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药方:参苓白术散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渗湿。
粥品:健脾养胃粥
组方:白人参5克、山药15克、白茯苓10克、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芡实10克、大枣10克、粳米50克
做法:慢火煮粥,煮粥食之。
人群:此粥可温胃健脾,对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常食,尤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辨养:消化不良者,可加炒山楂,以消食健脾和胃。
兼见气滞者,加陈皮一味,以理气化滞。
有泄泻者,可加粉葛根,以升发脾胃之气而止泻。
小儿湿浊中阻者,加藿香,以祛湿化浊,和中止呕。
方解: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对热病之气津两伤,身热口渴及消渴等症,可益气生津。山药性平,补脾气,滋脾阴,且性收涩,固涩脾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适用脾虚所致的心悸,失眠。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和中,用于脾虚湿盛及暑湿吐泻。莲子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用于脾虚食少,久泻,及虚烦、心悸、失眠。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粳米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烦渴。
茶饮:参苓健脾茶
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葛根10克、扁豆花5克
做法:代茶饮。
人群:同上
方解:党参性甘平,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困倦,食少便溏,及肺气亏虚的咳嗽,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适用脾虚所致的心悸,失眠。葛根味甘,性辛、凉,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扁豆花功能消暑化湿,用于暑湿泄泻。
二、盛夏卷热浪,慎防暑热伤。
表现:暑与湿为夏季主气,暑湿太过,则容易致病,出现如下表现:头痛、身热、口渴、腿脚沉重,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甚则心烦急躁、小便短赤,倦怠无力,卒然晕倒,舌苔黄腻,脉洪大等一源火热征象。
在夏季,通常容易感受暑症。中医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病症,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感受炎热曝晒而发病的伤暑症,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
在中医看来,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因为夏天温度高,人的毛孔处于舒张状态,津液很容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在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此时也会出现一些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如不及时治疗,便会出现重度中暑而晕倒的情况。
中阳暑的主要原因就是“热”,主要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多饮、大汗、小便短赤,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阴暑由于夏季温度高,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睡眠时吹电扇,俗称“受夜寒”。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对吹,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
中阴暑俗称“热伤风”,即“暑热在内、寒湿在外”,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乏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
夏季为什么要喝粥?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要过多地吃冰冷和油腻的食物。这个时候,粥是很好的选择,常喝粥不仅可以调养脾胃,增进食欲,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养分,还可以通过食用不同的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粥具有温、软、淡、香、黏等特点,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黏膜,固护胃气。
粥品:赤小豆薏米洋参粥
组方:赤小豆50克、薏米30克、西洋参5克、冰糖10克
做法:煮汤饮服。
适宜人群:清热解暑,健脾益气。本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宜忌: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容易抵消掉去湿功效。
辩养:体质偏寒者,加入桂圆、大枣,有温补效果。
小儿夏季低热不退、久咳不止,可加百合同煮。
方解:薏米,性甘淡,微寒,功能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宜。薏米还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正常健康人常食薏米食品,既可化湿利尿,又使身体轻捷,还可减少患癌的几率。赤小豆是夏季另外一个解暑的主力军,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本草汇言》谓其:清暑热、净烦热、润燥热、解毒热。可见其清热之功。赤小豆还有消水肿和治疗皮肤生痈化脓的作用。《本草经》记载赤小豆可以“下水肿,排痈肿脓血”。长期食用赤小豆,对单纯性肥胖者有减轻体重的作用。西洋参性甘寒,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对热病伤阴,烦倦,口渴见症效佳。
茶饮:双花三叶茶
组方:金银花10克、荷叶10克、淡竹叶10克、薄荷3克
做法:热水冲泡。
适宜人群:清热泻火,除烦利尿。适用于口舌生疮、火热上炎症者,对预防小儿热疖、痱子、风疹瘙痒等有较好疗效。
辩养:肠燥便秘者,加决明子,润肠通便。
目赤目暗者,加谷精草,清热明目。
湿热下痢者,加马齿苋,凉血止痢。
方解:金银花性甘味寒,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其口味清香,苦味不重,宜小儿食用。用金银花泡茶或服金银花露可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冒,也可预防小儿热疖、痱子等。金银花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能降低人体咽部的带菌率,从而起到防病作用。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感受暑热之烦渴,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以及暑湿泄泻,便血崩漏等。淡竹叶,甘、淡,寒,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之功,功能清心泄热,除烦止渴,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以及热移小肠,热淋涩痛等症;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本品芳香,可用于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薄荷还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用其泡澡可以平缓情绪,提振精神、使身心欢愉、帮助入眠。
暑湿的治疗,以清暑利湿为主,佐以芳香化湿。
三、暑必挟湿侵,合邪为害重。
表现:中医有“千寒易除,一湿难祛”的说法,足见湿邪的顽固性。暑湿多见于盛夏,由于夏季湿度偏高,中医称“暑必挟湿”,称为“暑湿”。如长期出现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胸闷、脘腹痞满、口淡多涎、恶心、呕吐、口腻发甜、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脉濡、舌苔厚腻等症状,即属暑湿的表现。
怎样预防暑湿?
预防暑湿首先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夏季在露天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要注意防晒和保持通风良好,适时休息和补充水分。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出汗时更不应洗冷水澡或用冷水冲洗手足。饮食方面要注重卫生和营养,多食新鲜蔬果,尤其是清热利湿者如冬瓜、绿豆和苦瓜,不要贪图一时凉快而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如冷饮,以免引起肠胃不适;蛋肉类食品以鱼类、猪肉、鸭肉、鸭蛋和兔肉等为宜,此类食物其性多平或凉,并可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烹饪时以清蒸、炖汤等方式为佳。
中医在祛湿方面,有哪些治疗方法?
祛湿:祛除湿邪的总称,包括化湿、利湿、燥湿、渗湿等。燥湿:用苦味药祛除湿邪,适于湿邪上泛,因苦味主降。化湿:用芳香类药物祛除湿邪,适于上焦及脾胃湿邪,芳香入脾。渗湿:用味淡的药物利湿的方法。利湿:用利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
粥品:茯苓薏米豆实粥
组方:茯苓10克、薏米15克、扁豆15克、芡实10克,粳米20克
适宜人群:健脾利湿,清暑化湿。
方解:茯苓,药性平和,渗淡利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尤宜于水湿内困,水肿,尿少,眩晕心悸,胃口欠佳,大便稀溏,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薏米,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白扁豆治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白扁豆能健脾化湿以和中。芡实,味甘,涩,性平,健脾利湿,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特点是涩而不滞,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常用于白浊,带下,遗精,小便不禁,兼湿浊者尤宜。芡实种子鲜食可治咽炎。
茶饮:三味香薷饮
组方:香薷10克,厚朴花5克,扁豆6克。
用法:煎服代茶饮。
适宜人群:健脾利湿,理气和中。
方解:香薷为夏日之麻黄功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白扁豆能醒脾除湿,配伍香薷,既能清暑解表,又能化食和中。适宜于暑湿外感,湿热泄泻。此茶祛暑化湿,对暑湿引起的感冒和腹痛有一定的疗效。厚朴花味苦,性微温,气香。归脾、胃经。主治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
四、暑热津气伤,益气生津良。
表现:暑热伤津,指暑邪伤人易致腠理开,加之暑热在内蒸迫津液外泄,故见大汗不止。暑病多汗,汗出伤津,可见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症。暑热耗气,津液外泄大量散失的同时,阳气也常外泄而被耗伤,导致气虚,易见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症,进而引起津气两虚,主要表现为: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咽干口燥,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粥品:沙参麦冬粥
组方:北沙参、麦冬各15克,黄精20克,粳米30克,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
功效:生津止渴,解暑除烦,化痰止咳,主治热病口渴烦躁、痰喘咳嗽等症。
适宜人群:生津止渴,解暑除烦,化痰止咳,适于热病口渴烦躁、痰喘咳嗽等症。
方解: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麦冬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麦冬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麦冬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糖尿病很有疗效。
茶饮:生脉散(饮)
组方:西洋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或用五汁饮)
用法:水煎代茶饮。
适宜人群: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解:三药合用,一补(人参)一润(麦冬)一敛(五味子),既可补气阴之虚,又可敛气阴之散,故暑热气津耗散,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肺虚久咳得之,可益气养阴,敛肺止咳。
辩养:津伤口渴热甚者,加百合15克(或生地15克),以增滋阴清热之力;
汗多频频不止者,可将浮小麦30克,以增敛汗固脱之力。
五、夏季四果蔬,辨食保健康。
1、西瓜,又名“寒瓜”、“水瓜”,清代著名医家张璐称之为“天生白虎汤”。西瓜味甜爽口,多汁性寒,果肉富含大量水分及蛋白质、葡萄糖、蔗糖、果糖、苹果酸、精氨酸、胡萝卜素和维他命A、B、C等营养成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漫谈夏季养生】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dfvalve.xrbh.cn/news/8388.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eant.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