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当患者面查百度如何治病”引热议!看完回应后,全网怒了:拍视频的人出来挨打
核心提示:医生这个职业是接地气的,不是接电脑的。在门诊: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毫不避讳的在患者面前打开手机查询资料吗?如果你是患者,你
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毫不避讳的在患者面前打开手机查询资料吗?如果你是患者,你会介意医生当面直截了当打开手机查询资料吗?10月1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画面显示在江苏宿迁宿豫区新庄镇医院,一患者找医生看病,老医生却当着患者的面现场打开手机百度查询如何看病。10月13日,该医院负责人解释,该医生水平很高,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而骨科是他的弱项,再者,在乡镇医院少有骨科,因此医生手机查询也只是作为参考。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5" data-mpvid="wxv_2619565345879670787"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jpg%2FNyb53VGJDwMHYFCSv0TicQDP9ia775UnOX6PZsJnSrQBMCrRPbne6cI0mCF3RVZVibWY6mjlLoBJewCjg1hGicv0pw%2F0%3Fwx_fmt%3Djpeg"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0.5625" data-w="720" style="border-radius: 4px;" data-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619565345879670787">rame>对此,我们可以来理性分析下:骨科并不是基层医院的必建科室,正如医院负责人所说“乡镇医院少有骨科”。这句话的隐藏深意就是医生此举无非是想帮患者解决问题,尽量不让患者奔波劳碌到大医院,因此这才手机查询,给出些参考性建议。医生是个谨慎谦虚、认真负责的好医生,但视频拍摄者称不上一个好人,甚至可以说居心不良,不然把镜头对准一位查手机的老医生,把剪辑过的视频发出来究竟是何意图?很庆幸,这一次大众没有被有心之人蒙蔽双眼,视频拍摄者的那些花花肠子可被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何世人常说如今的医生是越来越冷漠,从这件事上难道大家没有丝毫的反思吗?要在自己趾高气昂批判别人之前想想:曾经的自己是不是太过分?是不是伤了他们的心?是不是不值得别人为你散发热情?当然,对于此事,背后的动机我并不想过多揣测,因为人性的幽暗和繁杂总能让人不寒而栗,而今年的秋天已经够冷了……那么,我们就好好来聊聊“医生看病该不该用手机查资料”这个话题吧。我采访了几位医生,提出的问题是:给患者看病时,您会当着他们的面查手机吗?“我经常这么干,比如患者所患的疾病我不清楚、患者所说的药物商品名我不知道啦等等,我都会查。”“我会当着患者的面查药品说明书、指南啊等等,这不是很正常吗?医生只是个普通人,哪能记得住那么多东西!”“不懂的时候查资料也是对患者负责任的表现啊,这不比不懂装懂要强?”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应该醒悟且接受:医生这个职业是接地气的,不是接电脑的。而且就算是电脑,估计看到这波“蓝色生死恋”攻势,也会吓得想“死机”。采访中,一位医生直言不讳到:“医生不是百科全书,查阅电子资料作为临床辅助手段,更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活学活用精神。没有哪一个医生不查资料,无非当面和背后罢了。既然形式不重要,又何须网曝上纲上线?”对此,我非常认同,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医学这条路上,大家永远都是在路上,不可能有人走到终点,因为医学本身没有终点,医学事业尚在蓬勃发展之中。再者,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医生的动机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问题,如果能解决问题,又何必纠结哪种形式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大可不必去隐藏自己的“无知”,患者也没必要去神化医生的能力,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边苦心修炼,一边治病救人。昨天,医疗大V@白衣山猫 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四年前的一天,张教授发给了一条信息:今天我碰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病例,我告诉病人,我也没见过这种病,要上网查一下资料。然后,当着患者的面,大大方方地上网查了文献才给她开了药呢!你见到过这个疾病吗?这个疾病主要表现为你们肝胆外科的症状呢。”在沟通中,@白衣山猫 发现自己也从未听过此病。后与张教授的不断交流和自我学习中,他记住了这个疾病的各种表现。“没想到,一个月后,妇科门诊叫我会诊一个年轻的女性患者。”“如果没有一个月前的学习,我做不到正确的诊断,那就不会给她用红霉素了,意味着她在我手上,就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生也一样,不可能把所有的疾病都学习过。遇到了新的疾病,医生也需要去学习。”确实是啊!他们一直都在学习,只不过这个学习时机可能存在人前人后的区别。但是你想啊,一个医生在人前,不惧被议论的风险也大大方方的查阅资料翻阅文献,填补自己的知识盲区,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难题,这不应该是好医生的典范吗?反之,如果医生直接说:“我这里看不了,你换个科室/医院看看!”这个时候是不是又要被质疑态度不好,存在拒诊嫌弃。不过,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患者的面查资料这事可做,但有几点需要注意:上文新闻中的老医生做得很好,但从残酷的现实因素考虑,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在非本专科领域,大家要谨慎建议,避免诊治。因为医生都有执业范围,如果跨科执业被有心之人放大利用的话,麻烦不小。在患者面前查资料之前,可以大概与其解释一下,比如这个药品名太多太杂,我记不清;比如这个药我看看最新指南建议;比如这个病我确实少见,我查查文献和指南啊等等。一般来说,他们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医生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但如果碰到实在是接受不了的患者,那就请他另请高明吧!去年,医学生季《令人心动的offer3》热播时,医学在读博士王蕊曾引发观众热议:在一次门诊中,她给患者开了一些抗生素。当患者提问需要吃多久的药时,王蕊当着患者的面,拿出手机开始查询用药指南。王蕊的医嘱直接把患者吓了一跳,因为上一个医生曾告诉患者,抗生素之类的药最多只能吃一个星期。听完患者的话后,王蕊一边查着手机一边说:“一个星期吗?那就先吃一周吧!”很显然,在患者面前,这样做并不得体,且有损医生权威。因此,当着患者的面查询手机这事,可做,但要把握好尺度,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咱还是要记牢,不然被患者拍了视频抓了把柄,又是一件麻烦事。
本文地址:http://dfvalve.xrbh.cn/news/5469.html
迅博思语资讯 http://dfvalve.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