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电商是让用户在小红书买到的,不仅是好产品,也是一种向往的生活。
这到底是梦呓还是真谛,请往下看。
——导语
01
小红书,我来了!
真的,不开玩笑,我在小红书开个美食号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这当然不是说“胡说成理”不做了,当然还要继续好好做,只是我想用更舒 服的方式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这句话并不矛盾。
所谓的极限,就是挑战一下科技和美食双修,而且内容的质量和频次都要提升。
所谓的最舒服的方式,就是通过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对冲挑战极限中的疲劳度。
我从事和IT、互联网、人工智能有关的写作20多年了,但是,和美食文化打交道,我的经验已经有40年了。
大概在1972年,有一本叫《中国食品》(当时还叫《食品科技》)的杂志出版了,我爷爷家的人都爱研究吃,所以订了这本美食杂志。不但平时反复看,还会把每年的杂志用针线穿起来,做成合订本。
我大概三四岁开始识字的时候,爷爷家里的《中国食品》已经有了七八大厚本,它就成了我的识字课本——直到我离开家去读大学,一共十七八年的杂志,我每一册大概都读了100遍以上,这是我最深、最初的“童子功”,也是我痴迷饮食文化的发轫。
我问过我所有的朋友,你们觉得我什么时候最可爱?
他们和她们都说:“你最可爱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在埋头苦吃,然后你慢悠悠的给我们讲美食的文化和典故,用你在美食上的优势知识,一遍又一遍的碾压我们,让我们把一顿饭,吃成了一堂课。”
可见,对于美食这件事,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分享,这也是我最大的生活乐趣。
我又问了好多人,我该在哪里讲美食?
所有的人,不分男女,异口同声的说:“你唯一可以讲美食的地方,就是小红书。因为分享美食就是你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之一,而小红书是最适合安放一个人生活方式的地方。”
好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说小红书是一座城市,能容纳数亿年轻人的城市。这里,tag就是街区的名字,下面聚拢着高度忠实某些相关内容,并产生了频繁社交行为的群体,就好像一个人在自己喜欢的街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然后还有一帮很棒的邻居,他当然会安居下来,住个二十年不想走。
简.雅各布斯的名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面就提出过neighborhood supervision(邻里监督)的概念。该书作者认为,成熟社区是最安全的,因为邻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对社区有着强烈的认同。因此,她主张保持小尺度的街区(Block)和街道上的各种小店铺,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们相互见面的机会,从而增强街道的安全感,这和小红书之城的实践颇有神似之处。
就在我强烈的想要奔赴小红书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让我犹豫起来,因为小红书又一次宣布了商业化的进展,这一次的表达是要做“生活方式电商”。
它会破坏我去寻找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的旅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