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即冷战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世界格局转型诡谲难定,人们曾经普遍共识“冷战后多极化趋势明显”之判断,常常被国际局势变化的诸多事实无情地颠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认清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同盟的国际角色。2022年初春爆发的俄乌冲突,让如何判断当代国际格局性状和如何精准认清美国全球同盟的国际角色的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一年前出版的一部著作《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中独特的研究视角、多维的解析思路方法、精深的学理认知逻辑,可以对相关问题给出了较为详尽、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解答。
关键词:冷战遗留视角;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同盟;国际关系;解释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19ZDA1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及其影响研究”(16BKS073)。
作者简介:李健,男,西华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研世界历史与中国周边安全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 南充 637002)。
一、引论
2022年2月爆发了俄乌冲突,同时也引爆了世界舆论。学界和政界及媒体界在对俄乌冲突的众说纷纭中,总是离不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种种牵连性因素。其实,这表明,俄乌冲突是冷战遗留问题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和发酵的结果,也恰恰映证了202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该书中所称的两洋同盟,是指美国主导的以北约为核心的大西洋同盟体系和在亚太地区美国主导且以美国为关键接点串连起来的多个双边同盟体系。]中的许多重要论述。该书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钮维敢撰述,全书共27万字,已于2020年8月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13CKS029)”结项成果。
该书基于冷战遗留视角,[钮维敢: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载:《社会科学》,2008年10第期第33-40页。]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追溯了美国全球同盟体系的源流,着重论述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同盟体系演化过程、动因、特点及影响,并对该同盟体系与当代国际格局演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探析。应用其中的许多观点和结论,能够较有说服力地清晰解读俄乌冲突的深层次根源。因而该著作不仅对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分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为人们深刻理解诸如俄乌冲突之类的地区动荡,提供了一把有效的理性认知钥匙。
二、构建新理路和新框架及其观点
(一)洞穿国际关系问题本质的独特研究视角及其理性新论断
该书采用自创的冷战遗留视角,作为论述工具,在论述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贯通了研究对象的历史性与现实性不可分割原则,透析了国际格局转型与美国两洋同盟间的关系。归纳这些论述,作者又得出系列结论:美国之所以能整合两洋同盟,分化、瓦解多极化力量,是基于“过时”的冷战机制还在国际矛盾运行中的残存与“复兴”而有助于美国推进单极化的外交实践;存在三个关联性的“不平衡”即当今国际格局基本结构不平衡、冷战结束的地区不平衡、欧亚地区秩序不平衡;美国两洋同盟运行呈现出“粉饰自我、妖魔化对方→铲除对方→泯灭世界发展的多样性→营造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的总体走向,并与当代国际格局在单极化与多极化两种趋势竞争的三支力量角逐中转型,互相表现;“当代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是伪论断;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和会二者性质不同,后者及其派生出的大部分主权争端,属于冷战遗留问题,因为在二战结束过程中,这些地区主权被雅尔塔体制的一系列国际法已经明确判定为中国的主权领土了,即这些问题已经被二战结束解决了,只是后来美国为了推进冷战战略又将其激活——美国为了冷战争霸又对这些主权进行僵尸还魂。
(二)在梳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界定新概念并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该书联系性地依据国际格局转型过程中诸如科索沃战争、乌克兰危机、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及中国“复关”和“入世”长期谈判等一些重大国际事件的国际关系史,依据历史与现实关系之继承与衍化的学理逻辑,解读冷战结束以来频繁出现众多冷战现象,借此客观界定关键概念和相关论断,并结合进程性史实梳理和解构诸如美国霸权护持理论的相关理论,创新出洽合时代变化的新概念即美国安全护持——核心是冷战后美国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国际主导权。
作者认为,美国主导两洋同盟的战略指向性目标是一超独霸地位,没有因为冷战结束而有本质变化;只是为了适应冷战后国际格局变化而稳固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之需,美国整饬冷战遗留的两洋同盟,既优化两洋军事同盟,又重构两洋经济同盟,[钮维敢:中国和平发展与美国亚太经济战略调整,载:《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第213-218页。]形成外交实践的四轮战车,为美国单极化霸权服务,而且经济同盟的两轮(以TPP与TTIP为核心)与军事同盟(以北约多边同盟和亚太双边同盟为核心)的两轮,用G7、IMF等国际机制做链接,相互策应,对中国、俄罗斯等多极化的新兴国家进行多维遏制和立体围堵;围绕单极化的外交轴心,美国主导资本主义阵营的运行,造成苏东剧变后全球不同地区的冷战遗留问题此起彼伏地多点热化,致使中俄为代表的多极化力量经常被迫应对美国两洋同盟的冷战思维挑战;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格局单极化和多极化两种趋势的较量,随着乌克兰从颜色革命衍化到危机白热化而出现胶着态势,[钮维敢:国际格局转型中的北约运行及美国对外战略变化——从科索沃战争到乌克兰危机,载:《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44-53页。]彰显出新冷战的迹象日益突露。虽然特朗普政府改变了利用TPP、TTIP而采取其他策略,但美国的全球总体战略没有变化。这些观点及其理论建树,在本书出版之后的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大国外交,特别是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中美国及其同盟的角色,均得以有力地佐证。
该书还大胆预测,美国将会以某种方式重返TPP、重视TTIP。后来特朗普曾表态将重返TPP、拜登总统执政后重塑同盟,也部分证实了该书所预估的美国外交趋势。虽然在2020年8月已经出版,但该书发行以来的国际关系变化,特别是拜登政府的同盟外交及其主要盟国对华、对俄的遏制外交,总体上都较为吻合地映证了书中的核心观点和主要理论,进一步彰显了其论述的有效性,尽管美国是否会重返TPP、重启性推进TTIP谈判,未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实践将最终予以验真。
三、对问题的新解读及论证中的价值选择
(一)从前人优秀理论得到新启迪并洞穿相关问题
冷战后美国全球同盟本应退出历史舞台,却存续至今,并被优化成为集经济、军事与意识形态为一身的综合体系,阻碍国际格局多极化良性转型且不断挑战人类长治久安,孽生出日益增多且不断恶化的全球安全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过程中,为了推进冷战战略,美国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同盟体系和亚太同盟体系,作为冷战遗产至今仍然在运行中。当代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主体部分,也是美国综合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在全球保持话语霸权和进行侵略扩张的一体化抓手。其核心是西方民主价值观及以此为基础的所谓自由民主法制的同质社会模式。
该书借鉴实践检验真理的法则和已有的理论,特别是受毛泽东思想的中间地带理论的启发,构建了判断国际格局性状的新方法[钮维敢:论中间游移力量——毛泽东思想“中间地带”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载:《宁夏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第31-42页。],以此证伪了相关的传统结论,并指明:当今国际格局为美国维持和优化两洋同盟提供了机制性空间;众多的冷战遗留问题为两洋同盟,铺垫了丰厚的历史根基,提供了杠杆化的重要现实条件;美国加速东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进程,是通过优化两洋同盟的运行而实施的,由当今国际格局变化的总趋势与阶段性特征来共同体现;美国两洋同盟在国际格局演化中进行功能对接与实践合流,且从以军事功能为主转向注重经济军事安全的多元综合功能,深化着资本主义阵营的冷战思维安全观;纵观冷战结束以来的大国博弈,是否能够去冷战思维,不是国际关系行为体单方面可以做到的。这是因为冷战思维是相关行为体之间理解和认同的一种外交思维方法。没有得到对方认同的去冷战思维的主体,将受到对方冷战思维外交的袭扰,甚至陷入安全困境。
(二)论证采取了协调国别正当利益与人类共同价值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该书旗帜鲜明地依据世界普遍认同的国际法、国际惯例和国际公义而站在“维护国别正当国家核心利益”的公正、合理研究立场上,研究具体问题,即将国别利益诉求和全球共同利益彼此照顾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学术思考。因而,作者在聚焦相关国际问题的的论述过程中,将全人类的价值选择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彼此照顾地进行融合性阐述,让两者能够彼此支撑地相互关照,在设计“冷战后国际格局转型和美国两洋同盟演化”所带来挑战的应对之策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假设和验真作者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因此,正如该书的题目中没有提及中国二字,尽管全书内容中几乎没有单独设立关于中国的议题,却能够有力地维护中国外交原则的科学合规性和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公平正义性。特别是根据作者研究思路中上述价值选择和判断研究对象性状的方法,该书对人们习惯将台湾问题、[钮维敢:论冷战遗留下的台湾问题与美日合流,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96-104页。]中日领土主权争端误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问题,[钮维敢: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160-169页。
]进行了学理性勘误和纠错,有理有据且极具有无可辩驳说服力地认定其是冷战遗留问题而绝非二战遗留问题,有利于我国在相关问题上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具有现实操作性的实践价值,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具有新的学术启迪意义。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在客观研究过程中力证了中国合理的核心利用诉求。该书的出版,对推进学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同盟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对人们客观认识当今国际风云诡谲,打开了一扇较为科学的有效认知视窗。该书中的很多新观点,在国际规则修订与国际机制创建上,有助于我国适时而动地推出外交实践的新方略。基于这些,该书的发行,对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培养真才实学的优秀青年、建设能力过硬的涉外工作团队,提供了兼具强学理和实用性的一部新颖教材。
四、结语
作为当代国际格局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对联盟的管理堪称典范,其正式盟友和伙伴关系遍布全球。美国巧妙地利用了冷战的“遗留问题”作为外交杠杆,将自己主导的两洋联盟同与在全球牟利有机结合,以实现霸权护持,并防范潜在的大国崛起。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削弱了西方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的霸权持续遭到削弱。2017年,特朗普的当选凸显美国政治危机,美国在全球中权力、地位和声誉相对下降加剧了“霸权焦虑”和“战略危机感”。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加剧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封闭自保”,想方设法强调“经济主权”,加剧“逆全球化”态势;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在部分地区进行战略收缩,却继续前任政府的对华对俄遏制和威慑政策,在亚洲对华外交进行了变本加厉的打压,同时在欧洲酝酿出当今乌克兰危机,加速推进其在2022年爆发新冲突。可以说,世界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美国霸权危机带来国际体系权力结构变化的不确定性,国际秩序的稳定性也在下降。如何把握当下的国际格局及其演化趋势,从学理上评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的影响,如何理解美国的霸权的破坏力,成为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